陆相油气地质理论在中国中西部盆地的重大进展

被引:103
作者
贾承造 [1 ]
邹才能 [2 ]
杨智 [2 ]
朱如凯 [2 ]
陈竹新 [2 ]
张斌 [2 ]
姜林 [2 ]
机构
[1]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2]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关键词
陆相油气地质; 中国中西部盆地; 前陆盆地冲断带; 理论发展阶段;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中国陆相油气地质理论在世界石油地质学界占有重要学术地位,中国油气资源以陆相为主,中国地质学家成功地勘探开发了复杂的陆相油气,并发展了陆相油气地质理论体系。通过总结20世纪40年代以来陆相油气地质理论的发展历程与理论成就,将陆相油气地质理论的发展历程划分为提出、形成、发展3个阶段,认为中国陆相油气地质理论已经形成基本完善的理论体系,该理论体系由陆相盆地构造理论、陆相盆地沉积与储集层理论、陆相生油理论、陆相油气聚集理论和陆相砂岩油气田开发地质理论等5个部分组成,地质理论具有全球普适性意义。重点总结了近30年伴随中国中西部盆地油气勘探开发的重大发现和产量增长,陆相油气地质理论取得的重大进展,包括中西部挤压背景下陆相盆地构造学、多类型湖盆沉积体系与砾岩/深层等特殊储集层地质、煤成烃等陆相生烃新领域、前陆冲断带与岩性地层油气藏等陆相油气富集规律、陆相非常规油气地质和陆相低渗透油气开发地质等。这些重大进展极大发展和丰富了陆相油气地质理论,成为其重要组成部分。
引用
收藏
页码:546 / 560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78 条
  • [1] 非常规油气地质学.[M].邹才能.地质出版社.2014,
  • [2] 中国中西部前陆盆地石油地质特征.[M].宋岩等; 著.科学出版社.2007,
  • [3] 大型砂岩油田高效开采技术.[M].王玉普; 著.石油工业出版社.2006,
  • [4] 超压盆地生烃作用动力学与油气成藏机理.[M].郝芳等著;.科学出版社.2005,
  • [5] 砂岩动力成岩作用.[M].寿建峰等著;.石油工业出版社.2005,
  • [6] 中国含油气盆地碎屑岩储集层成岩作用与成岩数值模拟.[M].应凤祥;罗平;何东博等著;.石油工业出版社.2004,
  • [7] 中国未成熟石油成因机制和成藏条件.[M].黄第藩等著;.石油工业出版社.2003,
  • [8] 塔里木盆地沉积与储层.[M].顾家裕等著;.石油工业出版社.2003,
  • [9] 青藏高原大地构造特征及盆地演化.[M].赵政璋等主编;.科学出版社.2001,
  • [10] 特提斯北缘盆地群构造地质与天然气.[M].贾承造等著;.石油工业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