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抑菌活性成分的薰衣草精油组效关系研究

被引:19
作者
符继红
唐军
廖享
高晶
机构
[1] 新疆大学理化测试中心
关键词
薰衣草精油; 抑菌活性; 主成分分析(PCA); 偏最小二乘(PLS); 组效关系;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O657.63 [质谱分析]; R284.1 [化学分析与鉴定];
学科分类号
070302 ; 081704 ; 1008 ;
摘要
基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分析,建立了薰衣草精油的化学成分与其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组效关系模型,并寻找与药效显著相关的成分。通过分析新疆3个不同品种(C-197(2)、法国蓝、H-701)的17批薰衣草精油样品,以GC/MS谱图结合保留指数(RI)对复杂未知物进行定性分析,确定了39个特征峰。采用平板菌落计数法检测薰衣草精油对痤疮主要病原菌的抑菌活性,以半抑制浓度IC50为评价指标,对特征峰的相对峰面积进行主成分分析(PCA),从而将薰衣草精油分成3个类别,其中特征变量组分为芳樟醇和薰衣草醇类别样品表现出较强的抑菌活性。采用偏最小二乘(PLS)法研究薰衣草精油化学组成与抑菌活性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贡献最大的物质为芳樟醇,其余依次为薰衣草醇、氧化石竹烯、α-松油醇、隐品酮、顺式-罗勒烯、橙花叔醇、芳樟醇氧化物和τ-荜澄茄醇。
引用
收藏
页码:403 / 410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茶树油对3种痤疮致病菌的抑制作用研究 [J].
胡忆雪 ;
姚雷 ;
黄健 ;
吴亚妮 .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 2011, 29 (01) :88-92
[2]   薰衣草的研究和应用 [J].
张群 ;
扎灵丽 .
时珍国医国药, 2008, (06) :1312-1314
[3]   大黄对痤疮主要致病菌的体外抑菌作用研究 [J].
陈红斌 ;
陈钧 .
中药药理与临床, 2006, (Z1) :111-113
[4]   薰衣草精油的化学成分与药理活性 [J].
王玉芹 ;
孙亚军 ;
施献儿 .
国外医药(植物药分册), 2004, (01) :5-8
[5]   中药组效关系辨识方法学与计算理论研究思路与策略 [J].
王毅 ;
程翼宇 .
中国天然药物, 2003, (03) :51-54
[6]  
维吾尔药志[M]. 新疆科技卫生出版社 , 刘勇民主编, 1999
[7]  
Investigation of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antibacterial activity relationship of essential oils by chemometric methods[J] . Analytical and Bioanalytical Chemistry . 2012 (4)
[8]  
Studies on the mode of action of the essential oil of LavenderLavandula angustifolia P. Miller)[J] . M.Lis‐Balchin,S.Hart.Phytother. Res. . 1999 (6)
[9]  
Medicinal Spices: A Handbook of Culinary Herbs, Spices, Spices Mixtures and Their Essential Oils .2 TEUSCHER E,BRINCKMANN J A,LINDENMAIER M P. Stuttgart, Germany .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