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权类民间融资演化为犯罪的制度动因及其防范

被引:5
作者
汪丽丽
机构
[1] 山西财经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民间融资; 非法集资; 制度动因;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17 [犯罪学];
学科分类号
0306 ; 030605 ;
摘要
各地民间借贷风波与非法集资类案件的频发日益困扰着我国民间金融制度的正常发展,继而影响到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进程。对于这种内生性的融资行为缘何转化为犯罪行为,厘清其界限,并进行制度分析显得尤为重要。金融抑制政策、法律规定的不健全、法律责任体系的不完善等一系列制度诱因,导致中小企业融资难、民间资本投资渠道的不畅通,继而从外部诱发不正当民间融资行为的产生。故而,需要明确民间融资的法律地位、厘清监管边界、健全法律责任体系,从制度上变打击为预防。
引用
收藏
页码:111 / 118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孙大午们的救赎 [J].
吕斌 .
法人, 2010, (08) :16-21+96
[2]   中国未观测信贷规模的变化:1978~2008年 [J].
李建军 .
金融研究, 2010, (04) :40-49
[3]   发展与规范民间融资法律刍议 [J].
徐旭海 .
浙江金融, 2009, (05) :18-19
[4]   从非法集资处置看民间借贷的“野蛮生长” [J].
史晨光 ;
李铭 .
青海金融, 2009, (03) :40-42
[5]   民间金融法制化的界限与路径选择 [J].
高晋康 .
中国法学, 2008, (04) :34-42
[6]  
Imperfect Substitutes: The Local Political Economy of Informal Finance and Microfinance in Rural China and India[J] . Kellee S Tsai.World Development . 2004 (9)
[7]  
非法集资神话 .2 http://news.yzforex.com/a .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