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松纵坑切梢小蠹聚集信息素研究

被引:13
作者
周楠
李丽莎
蒋昭龙
刘宏屏
槐可跃
舒凝碧
机构
[1] 云南省林业科学院
关键词
纵坑切梢小蠹,聚集信息素,生物测定,林间应用;
D O I
10.16473/j.cnki.xblykx1972.1997.02.004
中图分类号
S763.38 [鞘翅目害虫];
学科分类号
090402 ;
摘要
通过对云南松纵坑切梢小蠹聚集信息素的研究,证实该虫种的雌雄成虫均能释放聚集同类的信息素。用气相色谱和质谱色谱仪进行定性定量分析,从雌雄成虫后肠和虫粪提取物中分析出聚集信息素的主要成分是氧化单萜烯醇:反式—马鞭草烯醇、桃金娘烯醇、Δ3—蒈烯—10—醇和马鞭草烯酮。另外,在寄主松枝韧皮中分析出对松纵坑切梢小蠹具有强烈吸引力的碳氢单萜烯:α—蒎烯和Δ3—蒈烯。通过对聚集信息素单组分及混合剂进行室内和林间生物活性测定,单组分在室内都具有较高的引诱活性,引诱率达95%以上,但在林间的引诱效果不理想。若将单组分按比例进行混合,引诱力则有较大的提高。在聚集信息素的成分中作用最明显的是反式—马鞭草烯醇和云南松α—蒎烯按1∶2比例的混合物,其引诱率达96.33%。研究还得出林间聚集信息素诱捕成虫的数量变化与实际发生数量具有显著相关性。应用聚集信息素诱捕监测林间小蠹成虫的发生动态,建立林间小蠹成虫发生期的回归预测模型Y梢转干=37.84-0.86X(r>r0.01=0.959)和Y干转梢=1.41X-12.82(r0.05=0.878<r<r0.01);以及建立林间小蠹成虫发生量的回归预测模型Y梢转干=5.06+3.67X(r
引用
收藏
页码:23 / 41
页数:19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几种化合物对松纵坑切梢小蠹的引诱试验 [J].
李丽莎 ;
舒凝碧 ;
槐可跃 ;
朱翔 ;
金昊 .
昆虫知识, 1993, (03) :159-161
[2]   昆虫信息素的生物合成途径 [J].
杜家纬 .
昆虫知识, 1987, (06) :366-369
[3]   云杉八齿小蠹外激素对光臀八齿小蠹引诱效果的初步研究 [J].
周嘉熹 ;
李孟楼 ;
王东升 ;
M.G.Miller .
陕西林业科技, 1986, (04) :48-50
[4]   小蠹虫外激素引诱试验初报 [J].
傅辉恩 ;
吴彪 ;
宁学成 .
昆虫知识, 1984, (05) :213-215
[5]  
森林害虫预测预报[M]. 中国林业出版社 , 薛贤清编著, 1992
[6]  
松树与小蠹虫生态系统—害虫综合管理[M]. 中国林业出版社 , (美)W.E.沃特斯等编著, 1991
[7]  
昆虫信息素及其应用[M]. 中国林业出版社 , 杜家纬 编著, 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