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来乌兰木伦河流域植被盖度变化及影响因素

被引:19
作者
邓飞 [1 ,2 ]
全占军 [2 ]
于云江 [2 ]
机构
[1] 常州大学环境与安全工程系
[2]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关键词
植被盖度; NDVI; 降水量; 乌兰木伦河;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171 [生态系统与污染生态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选取乌兰木伦河流域1986年、2002年和2008年同期(9月)的3景TM遥感影像,基于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提取出植被覆盖等级图。通过对3个时期不同植被盖度类型的比较分析,得出如下结论:乌兰木伦河流域植被盖度变化趋势明显,沙地和低盖度植被面积大幅减少(减少了45.21%),中高盖度植被面积大幅增加(增加了1.56倍),植被覆盖情况好转,表现为总体改善,局部恶化。该区出现植被好转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气候因素中的降水,二是人为因素中的退耕还林、还草和荒漠化治理,而这些影响因素中尤其以降水为主导。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该区植被覆盖度与降水之间表现出较高的相关性。另外,煤矿开采对该区植被影响是双重的,总体而言,有利影响大于不利影响。
引用
收藏
页码:137 / 140+152+283 +152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毛乌素沙地现状、成因及治理对策 [J].
龚维 ;
李俊 ;
姚源 ;
包军 ;
贾文龙 .
防护林科技, 2009, (03) :73-74+97
[2]   整合1982—1999年NDVI与降雨量时间序列模拟中国北方温带草原植被盖度 [J].
王宏 ;
李晓兵 ;
龙慧灵 ;
许旭 ;
张程 .
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2008, (04) :525-536
[3]   大柳塔煤矿地面塌陷区的生态地质环境效应分析 [J].
徐友宁 ;
吴贤 ;
陈华清 .
中国矿业, 2008, (03) :38-40+50
[4]   基于NDVI的黄土丘陵沟壑区退耕还林还草监测及效果评价——以定西市安定区为例 [J].
陈芳 ;
魏怀东 ;
丁峰 ;
周兰萍 ;
胡小柯 .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08, (01) :50-53
[5]   宁夏盐池植被盖度变化及影响因子 [J].
张克斌 ;
李瑞 ;
夏照华 ;
沈彦 .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06, (06) :18-22
[6]   遥感植被盖度研究 [J].
顾祝军 ;
曾志远 .
水土保持研究, 2005, (02) :18-21
[7]   干旱半干旱地区植被覆盖度遥感信息提取研究 [J].
牛宝茹 ;
刘俊蓉 ;
王政伟 .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2005, (01) :27-30
[8]   密云水库上游植被覆盖度的遥感估算 [J].
李苗苗 ;
吴炳方 ;
颜长珍 ;
周为峰 .
资源科学, 2004, (04) :153-159
[9]   区域荒漠化评价中植被的指示性及盖度分级标准研究——以毛乌素沙区为例 [J].
丁国栋 .
水土保持学报, 2004, (01) :158-160+188
[10]   神府东胜煤田开发中诱发的环境灾害问题研究 [J].
王文龙 ;
李占斌 ;
张平仓 .
生态学杂志, 2004, (01) :3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