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地区三类岩石圈的壳幔岩石学结构与化学结构及其大陆动力学意义

被引:11
作者
邱瑞照
李廷栋
邓晋福
周肃
李金发
肖庆辉
吴宗絮
赵国春
机构
[1]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2] 中国地质大学
[3] 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4] 中国地质大学 北京
[5] 北京
[6] 湖北武汉
[7] 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
关键词
岩石圈类型; 壳幔岩石学结构与化学结构; 地质解释; 大陆动力学意义; 华北地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313 [大地构造物理学、岩组学(构造岩石学)];
学科分类号
070801 ;
摘要
根据地质和地球物理特征表现出的岩石圈不连续 ,华北地区可区分出鄂尔多斯克拉通型、燕山太行造山带型和华北平原裂谷型三类岩石圈。依据岩石学方法、壳幔演化模型、造山带形成过程以及地震波速与岩石化学成分之间的关系 ,建立了华北地区三类型岩石圈的壳幔岩石学结构和化学结构 ,讨论了不同岩石圈类型的壳幔物质结构、地壳和岩石圈地幔厚度的地质含义、岩石圈不连续在划分岩石圈单元中的作用及不同类型岩石圈形成的大陆动力学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127 / 140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28 条
[1]   山东幔源岩浆岩的碳-氧和锶-钕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 [J].
刘建明 ;
张宏福 ;
孙景贵 ;
叶杰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3, (10) :921-930
[2]   华北地台和秦岭—大别—苏鲁造山带的中生代花岗岩与深部地球动力学过程 [J].
洪大卫 ;
王涛 ;
童英 ;
王晓霞 .
地学前缘, 2003, (03) :231-256
[3]   鲁西中生代闪长岩中的深源超镁铁质岩捕虏体及其富硅交代特征 [J].
陈立辉 ;
周新华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3, (08) :734-744
[4]   鲁西中生代金岭闪长岩中纯橄岩和辉石岩包体的发现及其意义 [J].
许文良 ;
王冬艳 ;
高山 ;
林景仟 .
科学通报, 2003, (08) :863-868
[5]  
胶东超大型金矿的形成与中生代华北大陆岩石圈深部过程.[J].周新华;杨进辉;张连昌;.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2002, S1
[6]   华北裂陷盆地不同块体地壳结构及演化研究 [J].
嘉世旭 ;
张先康 ;
方盛明 .
地学前缘, 2001, (02) :259-266
[7]   华北地台前寒武花岗岩类、陆壳演化与克拉通形成 [J].
邓晋福 ;
吴宗絮 ;
赵国春 ;
赵海玲 ;
罗照华 ;
莫宣学 .
岩石学报, 1999, (02) :31-39
[8]   胶辽半岛金伯利岩中地幔捕虏体岩石学特征:古生代岩石圈地幔及其不均一性 [J].
郑建平 ;
路凤香 .
岩石学报, 1999, (01) :66-75
[9]   汉诺坝捕虏体麻粒岩锆石年代学与稀土元素地球化学 [J].
樊祺诚 ;
刘若新 ;
李惠民 ;
李霓 ;
隋建立 ;
林卓然 .
科学通报, 1998, (02) :133-137
[10]   早元古代滹沱群玄武岩Rb-Sr、Sm-Nd同位素体系初论 [J].
王汝铮 .
前寒武纪研究进展, 1997, (01) :35-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