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大型城市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及应用——以武汉市为例

被引:142
作者
张欢 [1 ,2 ]
成金华 [1 ,2 ]
冯银 [2 ]
陈丹 [2 ]
倪琳 [2 ]
孙涵 [2 ]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矿产资源战略与政策研究中心
[2] 中国地质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关键词
生态文明; 特大型城市; 指标体系; 评价; 武汉市;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821 [区域环境质量评价];
学科分类号
083305 ;
摘要
特大型城市是我国社会、经济、文化和人口的中心,也是我国资源环境问题最为突出的地方之一。由于特大型城市与中小城市资源环境问题存在差异,特大型城市之间生态环境问题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状态也存在相似之处,建立反映特大型城市资源环境问题特征的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依据评价结论,指导特大型生态文明建设十分必要。以服务于特大型城市生态文明建设为目标,在对特大型城市发展状态和特大型城市资源环境问题与社会经济发展突出矛盾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包括有生态环境健康度、资源环境消耗强度、面源污染治理效率和居民生活宜居度等4个方面,共20个指标的特大型城市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并以各个指标对应的国家标准、政策和规划要求,以及相关研究确立的指标发展目标为依据,对武汉市2006—2011年生态文明建设完成情况进行了评价。依据评价结果,指出武汉市要从以下方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一要控制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含量,降低大气中硫化物含量,控制污水排放规模和噪音污染,循环利用废水资源;二要实施总量和强度"双控"政策,显著降低单位GDP的能耗、废气排放量和工业固体排放量;三要提高城市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的治理能力,循环利用可再生的城市生活"矿产";四要提高森林覆盖率和建城区绿化率,降低人口密度,解决城市住房和交通拥挤问题。
引用
收藏
页码:547 / 556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基于G1赋权模型的生态城市发展管理评价[J]. 张文辉.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2(05)
[2]   城市生态文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J].
何天祥 ;
廖杰 ;
魏晓 .
经济地理, 2011, 31 (11) :1897-1900+1879
[3]   基于绩效评价的区域生态文明指标体系构建——以江苏省为例 [J].
高珊 ;
黄贤金 .
经济地理, 2010, 30 (05) :823-828
[4]   基于生态文明的区域发展新模式与新路径 [J].
曾刚 .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 41 (05) :33-43
[5]   谁的生态最文明——中国各省区市生态文明大排名 [J].
杨开忠 .
中国经济周刊, 2009, (32) :8-12
[6]   建设贵阳市生态文明城市的指标体系与监测方法 [J].
申振东 .
中国国情国力, 2009, (05) :13-16
[7]   生态文明指标体系问题 [J].
梁文森 .
经济学家, 2009, (03) :102-104
[8]   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评述 [J].
刘国 ;
许模 ;
于静 .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03) :29-33
[9]   关于中国生态省建设指标体系的几点意见与建议 [J].
李文华 ;
刘某承 .
资源科学, 2007, (05) :2-8
[10]   生态文明指标体系研究 [J].
关琰珠 ;
郑建华 ;
庄世坚 .
中国发展, 2007, (02) :2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