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3 条
胞外黏质物在心血管材料表面细菌生物膜形成中的作用
被引:11
作者:
黄云超
[1
]
张良
[1
]
林兴
[1
]
杨达宽
[2
]
李高峰
[1
]
王曦
[2
]
机构:
[1] 昆明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
[2] 昆明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来源:
关键词:
胞外黏质物;
生物材料;
细菌生物膜;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318.08 [生物材料学];
学科分类号:
0805 ;
080501 ;
080502 ;
摘要:
目的通过体外试验观察、预处理的涤纶材料表面细菌生物膜(BF)形成的影响,为临床以生物材料为中心的感染(BCI)提供有益的思路。方法用生物膜形成阳性的表皮葡萄球菌RP62A和生物膜形成阴性的表皮葡萄球菌M7,在普通液体培养基及其调整浓度后的培养基中,对以血浆预处理和未处理的涤纶材料进行体外动态生物膜形成试验,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CLSM)测定生物膜厚度,用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直接观察涤纶材料上细菌生物膜形成的情况。结果RP62A与M7在两组材料表面形成BF差异有显著性(P<0.05);RP62A在不同处理材料表面BF形成有显著区别(P<0.05);培养基调整组与培养基正常组生物膜厚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细菌生物膜在生物材料表面形成是动态的过程,其高峰期在24~30 h;血浆预处理生物材料和培养基调整组能增加胞外黏质物(ESS)的分泌和促进细菌生物膜形成;ESS在生物材料表面细菌生物膜形成中起重要作用,阻断ESS产生及其作用必将为临床治疗以生物材料为中心的感染提供帮助。
引用
收藏
页码:292 / 295
页数:4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