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后路棘突椎板连接块回植术的设计和应用

被引:16
作者
冀原
李超英
郭科民
李宝琪
寇献彬
陈洪卫
王劲风
白滨
机构
[1] 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骨科
关键词
棘突椎板连接块; 回植术; 骨刀;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687.3 [骨骼手术];
学科分类号
1002 ; 100210 ;
摘要
目的:探讨腰椎后路棘突椎板连接块回植术的可行性和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在腰椎后路手术中,根据病变范围,应用自制的椎板限制性骨刀切取棘突椎板连接块,处理完椎管内病变后再将棘突椎板连接块原位回植,应用此术式治疗5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及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观察其治疗效果并根据JOA标准进行功能评定。术前JOA评分8~16分,平均12.3分。结果:手术时间平均75min,出血量平均400ml,无神经损伤等并发症。随访4 ̄24个月,平均9.2个月,术后JOA评分25~29分,平均26.9分。棘突椎板连接块回植后均达到解剖复位,影像学动态观察无移位,无明显骨痂形成,未引起骨性椎管狭窄。50例术后平均3个月时达到骨性愈合,1例椎间隙感染,1例椎间盘突出复发,再次行棘突椎板连接块回植术时证实椎管内及椎管外粘连较轻,对二次手术没有造成困难。结论:腰椎后路棘突椎板连接块回植术手术视野开阔,棘突椎板连接块回植后有利于脊柱的完整性与稳定性,防止了椎管内外组织的互通粘连。
引用
收藏
页码:531 / 534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腰椎间盘突出症三术式远期疗效的比较 [J].
靳安民 ;
陈仲 ;
邵振海 ;
李奇 ;
何冰 .
中华骨科杂志, 1998, (12) :711-714
[2]   腰椎后部韧带结构生物力学实验研究与临床意义 [J].
马凯 ;
姜长明 ;
王以进 .
医用生物力学, 1998, (02) :80-85+90
[3]   腰椎管狭窄症后路减压术后的腰椎不稳定及其对手术结果的影响 [J].
陈其昕 ;
陈维善 .
中华骨科杂志, 1997, (10) :3+5-6+4
[4]   单侧多节段后部结构切除对腰椎旋转稳定性影响的生物力学研究 [J].
余斌 ;
靳安民 ;
邵强 ;
朱青安 ;
邵振海 .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1997, (03) :69-70
[5]  
骨科临床解剖学.[M].郭世绂编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6]  
骨与关节损伤.[M].王亦璁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90,
[7]  
骨折与关节损伤.[M].过邦辅 编译.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