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农田在历史上很少施肥,据五十年代初随军进藏的科技工作者调查,一般藏胞没有用人粪尿的习惯,牛羊粪全作燃料,估计每亩地不过施用几百斤草粪肥,甚至不施肥.拉萨郊区有用垃圾和塘泥故肥料的;林芝地区有烧毁田间秸杆和杂草以及牛羊粪干做肥料的.多数地区在秋收后将牲畜放牧田间,或在播种前放牧羊群,令其自由便溺以增加土壤肥力.民主改革后大力提倡开辟肥源,增施肥料,扩大施肥面积,广大群众开始积贮人粪尿,挖沟泥,利用草皮泥炭等沤制杂肥;在牲畜圈内垫土积蓄牲畜肥等,施肥量有了较明显的增加,但仍受肥源限制施肥量不多.据1967年典型调查,群众靠厕所垫土、积肥坑、畜圈所积肥量,平均每亩地不过850kg左右,上等地施肥量最多也不过1200kg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