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地的社会功能及其法律制度选择

被引:22
作者
陈柏峰
机构
[1]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农地法律制度; 社会功能; 农地权利致富论; 土地私有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2.3 [土地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7 ; 120405 ;
摘要
土地私有化和变相私有化论在当前中国社会有着很大影响,这可能将农地法律制度引入歧途。作为其基础的农地权利致富论,在耕地问题上忽视了规模经营的结构,在农村非农用地问题上忽视了土地级差收益的性质。中国的农地法律制度应当充分考虑农地的社会功能。从农民生活结构等微观层面来看,农地生产收入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缺之则农民的基本生活和劳动力再生产都难以有效维持;从城乡二元结构和城市化发展等宏观层面来看,农地给农民提供了稳定就业及生活意义,有效维持了城乡社会稳定。正因此,当前的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应当得以维持,并可在此基础上加以完善。
引用
收藏
页码:143 / 153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农民地权诉求的表达结构 [J].
陈柏峰 .
人文杂志, 2009, (05) :150-156
[3]   农民工返乡的逻辑 [J].
贺雪峰 .
中国老区建设, 2009, (03) :11-12
[4]   风疏雨骤来时路——成都农地确权改革报道 [J].
吴红缨 .
国土资源, 2009, (02) :14-15
[5]   农村土地制度的物权法规范解析——学习《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后的思考 [J].
陈小君 .
法商研究, 2009, 26 (01) :3-11
[6]   回到土地是农民最基础的人权 [J].
贺雪峰 .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23 (01) :14-16
[8]   地方性共识与农地承包的法律实践 [J].
陈柏峰 .
中外法学, 2008, (02) :295-308
[9]   制度化了的“半工半耕”过密型农业(下) [J].
黄宗智 .
读书, 2006, (03) :72-80
[10]   制度化了的“半工半耕”过密型农业(上) [J].
黄宗智 .
读书, 2006, (02) :3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