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棉两熟复合根系群体对棉花根际非根际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养分的影响

被引:30
作者
孟亚利
王立国
周治国
陈兵林
王瑛
张立桢
卞海云
张思平
不详
机构
[1] 南京农业大学农业部作物生长调控重点开放实验室
[2] 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南京
[3] 南京
[4] 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5] 安阳
关键词
棉花; 麦棉两熟; 根系; 土壤酶; 土壤养分;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54.2 [土壤生物化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在麦棉两熟双高产条件下,设置麦棉自然根系(根系和肥水均可相互通过)、麦棉纱网隔根(肥水可相互通过,根系不能相互通过)和麦棉塑膜隔根(根系和肥水均不能相互通过)3种套种复合根系群体,研究麦棉两熟复合根系对棉花根际和非根际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麦棉共生期,与麦棉塑膜隔根相比,麦棉自然根系和纱网隔根复合群体中棉花根际非根际土壤脲酶、蔗糖酶和蛋白酶的活性均有所提高,其中以麦棉纱网隔根处理的土壤酶活性最高。同时,麦棉自然根系复合群体中棉花根际非根际土壤的养分含量降低,纱网隔根处理减缓了小麦根系对棉花根系营养的竞争,同时又可能是小麦根系分泌物的作用使其养分含量最高。到棉花盛蕾期,小麦已收获,麦棉复合群体根际和非根际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养分状况均得到不同程度改善,其中以麦棉自然根系复合群体的改善程度最大,其土壤脲酶和蔗糖酶的活性达到最高,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超过塑膜隔根,但仍低于纱网隔根。麦棉套作地下部不仅存在小麦对棉花营养竞争的不利一面,同时还存在小麦根系促进棉花根际非根际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养分含量提高的有利一面,且此效应将持续影响套作棉花一生。
引用
收藏
页码:904 / 910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棉麦两熟棉苗根系生长特性与地上部生长的关系 [J].
周治国 ;
孟亚利 ;
施培 .
棉花学报, 2000, (04) :222-224
[2]   玉米生长期间土壤微生物量与土壤酶变化及其相关性研究 [J].
沈宏 ;
曹志洪 ;
徐本生 .
应用生态学报, 1999, (04) :88-91
[3]   石灰性土壤小麦根际pH及磷动态变化的研究 [J].
吕家珑 ;
张一平 ;
马爱生 ;
马志刚 ;
王永一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1999, (01) :33-40
[4]   日照时数时间分布对麦套棉铃主要品质性状的影响 [J].
周治国 ;
孟亚利 ;
施培 ;
沈煜清 ;
贾志宽 .
中国农业科学, 1999, (01) :40-45
[5]   种植方式对麦套中早熟直播棉棉铃发育的影响 [J].
周治国 ;
孟亚利 ;
施培 ;
孙学振 ;
单士华 .
棉花学报, 1998, (06) :50-54
[6]   土壤微生物对施入肥料氮的固持及其动态研究 [J].
韩晓日 ;
郭鹏程 ;
陈恩凤 ;
邹德乙 .
土壤学报, 1998, (03) :412-418
[7]  
土壤微生物分析方法手册[M]. 农业出版社 , 许光辉, 1986
[8]  
土壤酶及其研究法[M]. 农业出版社 , 关松荫 编著, 1986
[9]  
土壤微生物研究法[M]. 科学出版社 ,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微生物室 编著, 1985
[10]  
Biological nitrogen fixation in mixed legume-cereal cropping systems[J] . K. Fujita,K. G. Ofosu-Budu,S. Ogata.Plant and Soil . 1992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