澜沧江上游山地典型区不同利用方式的土壤肥力性状

被引:7
作者
田昆
莫剑锋
陆梅
常凤来
杨永兴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2] 西南林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3] 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吉林长春 
[4] 云南昆明 
[5] 上海 
关键词
土壤利用方式; 澜沧江上游; 土壤性质; 养分衰减退化; 退化指数;
D O I
10.16089/j.cnki.1008-2786.2004.01.015
中图分类号
S158 [土壤肥力(土壤肥沃性)];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选取澜沧江上游山地8种典型土壤利用方式对土壤性质变化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氮、速效磷、速效钾、铵态氮、硝态氮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但垂直空间变异上差异不大。天然阔叶林破坏后,无论是次生林还是人工种植的经济林或是坡耕地和荒地,土壤养分均呈现不同程度的衰减退化。综合土壤7项指标计算定量反映土壤退化和改善程度的退化指数,表明针叶林、坡耕地、禾草荒地及桉树林退化最为严重。
引用
收藏
页码:87 / 91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5 条
  • [1] In-situ方法在研究退化土壤氮库时空变化中的应用
    田昆
    陈宝昆
    贝荣塔
    罗开华
    王有位
    杨永兴
    [J]. 生态学报, 2003, (09) : 1937 - 1943
  • [2] 卧龙自然保护区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性质的影响
    刘世梁
    傅伯杰
    陈利顶
    吕一河
    马克明
    [J]. 地理研究, 2002, (06) : 682 - 688
  • [3] 中国可持续发展问题与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
    刘彦随
    陈百明
    [J]. 地理研究, 2002, (03) : 324 - 330
  • [4] 杉木连栽土壤微生物及生化特性的研究
    杨玉盛
    邱仁辉
    俞新妥
    黄宝龙
    [J]. 生物多样性, 1999, (01) : 1 - 7
  • [5] 土壤理化分析[M]. -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编, 1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