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发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21
作者
武东
华琦
贾三庆
李占全
赵秀丽
孙英贤
胡大一
机构
[1]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心内科
[2]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宣武医院心内科
[3]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友谊医院心内科
[4] 辽宁省人民医院心内科
[5]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内科
[6]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
[7] 代表中国初发急性心肌梗死研究协作组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危险因素; 病例对照研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686 [筋腱、韧带、滑囊疾病及损伤];
学科分类号
1002 ; 100210 ;
摘要
目的探讨2004—2005年北京及沈阳城市居民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并初步估计和分析各危险因素的归因危险度百分比(ARP)和人群归因危险度百分比(PARP)。方法采用1:1配比病例对照研究方法,连续纳入初发急性 ST 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共426例,以性别和年龄为匹配因素,为每位患者匹配健康对照1例。结果经多因素条件 logistic 回归分析,最终纳入了8个主要危险因素,依次为大量吸烟、糖尿病史、早发冠心病家族史、豆类摄入较少、心理压力较大、海鱼摄入较少、文化程度较低及6个月内曾经历过负性生活事件。其 OR 值依次为3.170、2.835、2.243、2.243、2.138、1.740、1.572和1.515;ARP 值依次为71.53%、58.33%、54.05%、40.81%、56.85%、41.53%、48.62%和54.00%;PARP 值依次为38.79%、10.40%、4.69%、33.72%、36.03%、24.96%、29.56%,14.83%。结论 2004—2005年,对我国北京和沈阳城市居民人群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危害最大的危险因素依次为大量吸烟、心理压力较大、豆类摄入较少、文化程度较低、海鱼摄入较少、6个月内曾经历过负性生活事件、糖尿病和早发冠心病家族史。
引用
收藏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医院资料如何应用SPSS软件包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 [J].
林爱华 .
中国医院统计, 2003, (01) :57-59
[2]   1984~1993年北京城乡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变化趋势的比较 [J].
刘静 ;
赵冬 ;
姚崇华 ;
吴桂贤 ;
王薇 ;
曾哲淳 ;
吴兆苏 .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00, (04) :66-69
[3]   我国心血管病及其危险因素近年演变趋势 [J].
陶寿淇 .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1999, (04) :5-6
[4]   北京地区急性冠心病事件死亡率1984~1993年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的探讨 [J].
王薇 ;
吴兆苏 ;
赵冬 ;
姚丽 ;
周美然 ;
刘静 .
心肺血管病杂志, 1997, (02) :99-102
[5]   现代实用流行病学方法第二讲病例对照研究 [J].
章扬熙 .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1994, (01) :58-61
[6]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M].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 胡盛寿, 2006
[7]  
流行病学[M]. 人民卫生出版社 , 王建华主编, 2004
[8]   Impact of traditional and novel risk factor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ocioeconomic status and incident cardiovascular events [J].
Albert, Michelle A. ;
Glynn, Robert J. ;
Buring, Julie ;
Ridker, Paul M. .
CIRCULATION, 2006, 114 (24) :2619-2626
[9]  
Tobacco use and risk of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52 countries in the INTERHEART study: a case-control study[J] . Koon K Teo,Stephanie Ounpuu,Steven Hawken,MR Pandey,Vicent Valentin,David Hunt,Rafael Diaz,Wafa Rashed,Rosario Freeman,Lixin Jiang,Xiaofei Zhang,Salim Yusuf.The Lancet . 2006 (9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