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足迹的矿业城市可持续发展测度研究——以武安市为例

被引:7
作者
汤少伟
付梅臣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土地科学技术学院
关键词
矿业城市; 生态足迹; 可持续发展; 资源利用效益; 武安市;
D O I
10.13776/j.cnki.resourcesindustries.2009.01.012
中图分类号
F299.2 [中国]; X322 [部门环境规划与管理];
学科分类号
1204 ; 083305 ;
摘要
矿业城市的生态环境极其脆弱,其可持续发展程度为社会广泛关注。本文在生态足迹评价模型的基础上,对矿业城市武安市2005年的生态足迹结构和生态承载力结构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其他5个矿业城市进行生态足迹比较、区域资源利用效益分析和可持续发展测度3个方面的研究。研究结果显示,矿业城市的人均生态足迹远大于人均生态承载力,均出现生态预警,处于恶性发展状态。造成生态赤字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矿业城市的能源消耗需求量大。本文针对矿业城市的资源特殊性,提出矿业城市持续发展的建议。
引用
收藏
页码:5 / 9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中小煤炭城市产业结构及其环境影响分析——以山西省古交市为例 [J].
武俊智 ;
上官铁梁 ;
许念 .
资源与产业, 2007, (02) :13-17
[2]   江西省2004年生态足迹及区域差异分析 [J].
叶长盛 ;
刘平辉 ;
陈荣清 ;
吴佳 .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 (02) :79-81+134
[3]   发达国家矿业城市经济转型模式研究 [J].
马洪云 ;
汪安佑 .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2006, (05) :18-20+47
[4]   基于生态足迹指数的中国可持续发展动态评估 [J].
吴隆杰 .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05, (06) :94-99
[5]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可持续性度量研究——以吉林省大安市为例 [J].
斯蔼 ;
汤洁 ;
王娟 ;
李海毅 .
经济地理, 2005, (06) :757-760
[6]   生态足迹与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 [J].
毛锋 ;
宾国澍 ;
肖劲松 ;
不详 .
地域研究与开发 , 2005, (05) :42-47
[7]   烟台市生态足迹分析 [J].
刘辉 ;
李波 ;
王传胜 ;
朱文娇 ;
谢花林 ;
张文忠 .
生态经济, 2005, (10) :214-217
[8]   资源型城市生态足迹分析 [J].
陈烈 ;
李瑞霞 ;
王峰玉 .
生态环境, 2005, (04) :508-513
[9]   辽宁省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生态足迹分析 [J].
顾晓薇 ;
王青 ;
刘建兴 ;
李广军 ;
丁一 ;
刘敬智 .
资源科学, 2005, (04) :118-124
[10]   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目标的生态足迹评价研究 [J].
赖力 ;
黄贤金 .
农业工程学报, 2005, (02) :66-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