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漠土磷素形态及其有效性的研究

被引:8
作者
邵煜庭
甄清香
机构
[1] 甘肃农业大学土化系
[2] 甘肃农业大学土化系 兰州
[3] 兰州
关键词
石灰性土壤; 土壤磷; 土壤磷分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用蒋柏藩等(1990)最近提出的石灰性土壤无机磷分级测定方法和张守敬等(1957)的方法研究了灌漠土磷素形态及其与磷肥生物效应和有效磷测定方法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按蒋的分级体系,灌漠土有机磷含量平均占全磷的19.8%,无机磷占80.2%。就各种形态的无机磷而言,磷灰石型(Ca10 P)最高,平均占无机磷总量的57.8%,磷酸八钙型(Ca8 P)次之,占21.4%,磷酸二钙型(Ca2 P)最低,占1.6%。闭蓄态磷(O-P)居第三,占12.1%。Al P、Fe P二者基本接近,分别占3.7%和3.3%。其总的顺序排列为:Ca10-P>Ca8-P>O-P>Al-P>Fe-P>Ca2-P。经相关分析。Ca2 P、Al-P和Ca8-P与生物试验的四种参比标准项间,以及与三种有效磷测定方法间均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这表明,Olsen法、Mehlich-Ⅲ法和NH4HCO3-DTPA法能按比例提取灌漠土中的Ca2-P、Al-P和Ca8-P。而这三种形态的磷也正是供试作物的主要磷源。按张的分级体系各种无机磷含量的顺序是:Ca-P>O-P>Al-P>NH4Cl-P>Fe-P,相关分析的结果,只有NH4Cl-P和Al-P与生物试验的参比标准项间和三种有效磷训定方法间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而主要形态的Ca-p由于未进一步区分,它在磷素营养上的作用及有效性未能显示出来。这表明蒋的分级体系较之张的体系更能反映石灰土壤的客观实际。
引用
收藏
页码:51 / 57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石灰性土壤无机磷分级的测定方法 [J].
顾益初 ;
蒋柏藩 .
土壤, 1990, (02) :101-102+110
[2]   石灰性土壤无机磷分级体系的研究 [J].
蒋柏藩 ;
顾益初 ;
不详 .
中国农业科学 , 1989, (03) :58-66
[3]   四种测定有效磷方法在灌漠土上相关性的研究 [J].
甄清香 ;
邵煜庭 ;
李增风 ;
张仁陟 .
土壤, 1988, (05) :247-250
[4]   红壤旱耕地速效磷测定方法与指标的研究 [J].
陆允甫 ;
周鸣铮 .
土壤学报, 1987, (04) :325-334
[5]  
国际平衡施肥学术讨论会论文集[M]. 农业出版社 , 中国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主编, 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