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毛状根培养系统的建立及化学成分分析

被引:25
作者
C
向德军
丁家宜
刘涤
机构
[1] 中国药科大学组织培养研究室!江苏南京
[2] 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研究所!上海
关键词
甘草; 毛状根; 培养; 化学成分;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67.7+1 [甘草];
学科分类号
1008 ;
摘要
利用发根农杆菌转化甘草 (GlycyrrhizauralensisFisch .)外植体获得毛状根 ,经PCR法检测 ,表明已转化成功。应用均匀设计法与比较法 ,建立了适合甘草毛状根的培养系统。化学成分分析结果表明 ,甘草毛状根含半胱亚磺酸 ,不含胱氨酸 ,商品甘草却含胱氨酸而不含半胱亚磺酸 ;甘草毛状根能合成多种黄酮成分 ,其中甘草查尔酮A的含量高达干重的 0 18%。
引用
收藏
页码:7 / 10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甘草毛状根体内外抗氧化能力的测定 [J].
杜旻 ;
刘峻 ;
丁家宜 ;
陈齐 .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2000, (04) :1-4
[2]   甘草属植物中黄酮类成分的研究概况 [J].
刘勤 ;
刘永漋 .
中国药学杂志, 1989, (12) :705-709
[3]   均匀设计——数论方法在试验设计的应用 [J].
方开泰 .
应用数学学报, 1980, (04) :363-372
[4]  
分子克隆实验指南[M]. 科学出版社[美]萨姆布鲁克(Sambrook,J·)等 著, 1992
[5]  
Regulation of retrochalcone biosynthesis: Activity changes of O-methyltransferases in the yeast extract-induced Glycyrrhiza echinata cells[J] . S. Ayabe,A. Udagawa,K. Iida,T. Yoshikawa,T. Furuya.Plant Cell Reports . 1987 (1)
[6]  
发根农杆菌诱导青蒿发根产生及其离体培养. 秦明波,李国珍,云月,叶和春,李国凤. 植物学报 . 1994
[7]  
Differentiated tissue cultures of Panax ginseng and their response to various carbon sources. Odnevall A, Bjork L. Biochemie und Physiologie der Pflanzen . 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