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国际贸易制度之争——基于国际公共产品提供的视角

被引:18
作者
李杨
黄艳希
机构
[1]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WTO研究院
关键词
公共产品; 国际贸易制度; 全球治理; 中美关系;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757.12 []; F752 [中国对外贸易];
学科分类号
020206 ;
摘要
制度是非中性的,作为国际公共产品的国际贸易制度同样具有非中性特征。二战以后,国际贸易制度长期以来主要由美国通过霸权以国际公共产品的形式来提供,并反映美国的利益诉求。20世纪80年代以来,特别是21世纪以来,随着国际经贸格局的变迁,中美两国的经贸实力发生了巨大变化,进而两国主导国际贸易制度的能力和意愿也发生了重要转变。美国提供全球性国际贸易公共产品的能力和意愿不断下降;中国的意愿和能力虽逐步提升,但未能在全球领域填补相应的空白。在此背景下,美国逐渐转向提供成本较低的区域性公共产品,且其明显针对中国的战略使中美国际贸易制度之争的重点由全球转向区域,并进入相持阶段。未来,随着经济贸易国际地位的提升,在国际贸易领域,无论是在全球层面还是区域层面,中国不可避免地需要为国际公共产品提供承担更多的责任和更大的成本,当务之急是要切实提高国际公共产品的提供能力。
引用
收藏
页码:114 / 136+159 +159-160
页数:25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2]   国际贸易投资规则的再构建及中国的因应 [J].
石静霞 .
中国社会科学, 2015, (09) :128-145+206
[3]   从结构性权力视角看美国霸权衰落与多哈回合困境 [J].
屠新泉 ;
苏骁 ;
姚远 .
现代国际关系, 2015, (08) :29-35+64
[4]   全球治理:一个理论分析框架 [J].
张宇燕 ;
任琳 .
国际政治科学, 2015, (03) :1-29
[5]   东亚区域合作主导权之争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J].
刘重力 ;
王小洁 .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 (04) :44-53
[6]   迎接国际贸易与投资新规则的机遇与挑战 [J].
盛斌 .
国际贸易, 2014, (02) :4-9
[7]   中国入世10周年与全球多边贸易体制的变化 [J].
裴长洪 ;
郑文 .
财贸经济, 2011, (11) :5-13+136
[8]   中国入世十周年之际的回顾与展望 [J].
孙振宇 .
国际经济评论, 2011, (04) :114-123+5
[9]   亚太地区政治经济新格局及中国的对策 [J].
陈松川 .
亚太经济, 2010, (01) :6-10
[10]   中国参与WTO争端解决活动评述 [J].
余敏友 .
世界贸易组织动态与研究, 2009, (05) :1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