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盆地震旦系灯影组灰泥丘发育特征及储集意义

被引:82
作者
李凌 [1 ]
谭秀成 [1 ,2 ]
曾伟 [1 ]
周涛 [1 ]
杨雨 [3 ]
洪海涛 [3 ]
罗冰 [3 ]
边立曾 [4 ]
机构
[1] 西南石油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2] 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3]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4]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关键词
灰泥丘; 蓝藻菌; 藻粘结凝块云岩; 藻粘结骨架云岩; 格架构造; 震旦系灯影组; 四川盆地; 白云岩储集层;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基于岩心及野外剖面观测,研究四川盆地震旦系灯影组灰泥丘发育特征及其储集意义。四川盆地灯影组普遍发育台内小型灰泥丘,发育规模不大,单个旋回厚度多小于2 m,但其发育频率很高,尤其在灯影组二段和四段频繁出现。构成灰泥丘的颗粒主要为与蓝菌群落建造有关的凝块石、藻叠层、核形石及粘结岩等,这些微生物粘结捕获灰泥,为灰泥丘建造的主体,相关的岩石类型主要有藻粘结凝块云岩、藻粘结骨架云岩以及与藻粘结凝块云岩共生的波状—柱状藻叠层云岩等。多期灰泥丘呈明显正地貌特征,发育大量格架构造、斑马状构造与层状晶洞构造;具有完整的丘基—丘核—丘坪、丘基—丘核—丘盖2种沉积演化模式,前者最为普遍。灰泥丘与储集层关系密切,丘核常发育规模不等的孔洞,为油气聚集提供了良好条件,丘滩复合体构成了四川盆地灯影组的主力勘探对象。
引用
收藏
页码:666 / 673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1]   四川盆地震旦系大气田形成条件与勘探远景区 [J].
魏国齐 ;
沈平 ;
杨威 ;
张健 ;
焦贵浩 ;
谢武仁 ;
谢增业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3, 40 (02) :129-138
[2]   乐山—龙女寺古隆起构造演化及对震旦系成藏的控制 [J].
许海龙 ;
魏国齐 ;
贾承造 ;
杨威 ;
周天伟 ;
谢武仁 ;
李传新 ;
罗贝维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2, 39 (04) :406-416
[3]   塔里木盆地碳酸盐岩大油气区特征与主控因素 [J].
杜金虎 ;
周新源 ;
李启明 ;
邬光辉 ;
潘文庆 ;
杨涛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1, 38 (06) :652-661
[4]   塔中奥陶系优质储集层特征及断裂控制作用 [J].
罗春树 ;
杨海军 ;
李江海 ;
谢会文 ;
黄广建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1, 38 (06) :716-724
[5]   四川盆地震旦系天然气勘探潜力分析 [J].
洪海涛 ;
谢继容 ;
吴国平 ;
刘鑫 ;
范毅 ;
夏茂龙 .
天然气工业, 2011, 31 (11) :37-41+122
[6]   四川南江地区灯影组白云岩优质储层的形成与演化 [J].
王东 ;
王国芝 .
现代地质, 2011, 25 (04) :660-667
[7]   四川盆地东南缘震旦系-下古生界储层特征及形成机制 [J].
黄文明 ;
刘树根 ;
马文辛 ;
王国芝 ;
张长俊 ;
宋光永 .
石油天然气学报, 2011, 33 (07) :7-12+6
[8]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铜多金属矿床中灰泥丘的发现及其意义——以武山和冬瓜山铜矿为例 [J].
蒋少涌 ;
丁清峰 ;
杨水源 ;
朱志勇 ;
孙明志 ;
孙岩 ;
边立曾 .
地质学报, 2011, 85 (05) :744-756
[9]   四川盆地东南地区林1井灯影组鞍形白云石成因及其意义 [J].
宋光永 ;
刘树根 ;
李森明 ;
王鹏程 .
海相油气地质, 2011, 16 (02) :53-60
[10]   上扬子北缘震旦纪-早古生代沉积演化与储层分布特征 [J].
余谦 ;
牟传龙 ;
张海全 ;
谭钦银 ;
许效松 ;
闫剑飞 .
岩石学报, 2011, 27 (03) :672-6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