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 条
东秦岭造山带岩石圈热结构及断面模型
被引:2
作者:
金昕,任光辉,曾建华,黄建刚,张治州,陈浮,杨毅,周友松,梁恕信
机构:
[1] 四川省地矿局应用地球物理研究所,甘肃地震局
来源:
关键词:
东秦岭,热结构,几何模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2 [构造运动];
学科分类号:
070904 ;
摘要:
东秦岭岩石圈热结构热状态十分不均匀,沿断面可分成华北地块、北秦岭、南秦岭、扬子地块四大块,南秦岭为“热区”,北秦岭为“冷区”。商丹断裂带具81.3mW/m2高热流值,是南北秦岭的分界线,是多期构造运动的活动带,是扬子地块与华北地块的缝合带。加里东期扬子地块向华北地块俯冲碰撞,印支—燕山期俯冲板片由于“去层状化作用”断开下沉,软流圈上侵,岩石圈上地幔变薄。后国华北岩石圈下部插入扬子俯冲板片中形成穿插构造,商丹断裂带成为现今向南倾的走滑断裂带。中上地壳有不同时期的大规模逆冲推覆体,断块向南叠置;下地壳缩短成“漏斗”状下滑,地壳增厚造成东秦岭造山带现今独特复杂的岩石圈五层结构模型。
引用
收藏
页码:120 / 134
页数:15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