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鳟排卵前后血清中性类固醇激素浓度变化的研究

被引:12
作者
赵维信
机构
[1] 上海水产大学
关键词
虹鳟; 血清类固醇激素; 诱导排卵; 鲑 GnRⅡ及其类似物;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对虹鳟(Salmo gairdneri)排卵前后血清17β-雌二醇(17β-E2),睾酮(T)和17α-羟-20β-双氢孕酮(17α20βP)的含量进行了测定。17β-E2从排卵前15天的18.1ng/ml急骤下降到排卵前3—6天的2ng/ml,并继续下降,至排卵时仅为0.9ng/ml。睾酮在虹鳟雌鱼血清中的含量很高,血清浓度从排卵前9天的峰值水平143.3ng/ml缓慢下降,排卵时为24.3ng/ml。17α20βP的血清浓度变化明显,排卵前15天,该激素浓度接近于基线水平或甚至低得不能被检测,排卵前9天开始迅速上升,到排卵前3天达到峰值350.6ng/ml,排卵时为302.2ng/ml。本研究进一步证实了17α20βP在鲑鳟鱼类卵母细胞最后成熟过程中的生理作用,是一种诱发卵母细胞成熟的类固醇激素。临排卵前,血清17β-E2浓度的下降,可能调节了17α20βP大量分泌的时间;17α20βP的大量分泌是卵母细胞达到最后成熟和排卵不可缺少的一环。注射合成的大麻哈鱼(Oncorhynchus keta)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s-GnRH)及其类似物(s-GnRH-A),诱发虹鳟血清类固醇激素17β-E2,睾酮和17α20βP的变化趋势与自然排卵时的变化相类似。经注射药物诱发排卵的鱼,较对照组提早一周排卵,而且排卵较同步和集中。
引用
收藏
页码:205 / 213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草鱼、鲢鱼催产前后血液中促性腺激素含量的变动 [J].
姜仁良 ;
黄世蕉 ;
赵维信 .
水产学报, 1980, (02) :129-133
[2]   硬骨鱼类促性腺激素的分泌及其调节机制 [J].
林浩然 .
水生生物学集刊, 1982, (04) :551-562
[3]   鲤鱼脑垂体中促性腺激素含量的周年变化 [J].
赵维信 ;
姜仁良 ;
黄世蕉 ;
周洪琪 .
水产学报, 1983, (01) :69-75
[4]   鲤鱼产卵前后血清中促性腺激素含量的动态变化 [J].
赵维信 ;
黄世蕉 ;
姜仁良 .
动物学杂志, 1979, (02)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