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研究与中国社会学学派——以社会运行学派为例

被引:30
作者
郑杭生 [1 ,2 ]
机构
[1] 中国人民大学
[2] 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
关键词
学派传统; 学派意识; 学派建设; 社会运行学派;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C91-06 [学派及其研究];
学科分类号
030301 ; 1204 ;
摘要
本文论证了学派对学科、学界以及对中国研究的重要性,考察了社会学学派在中国发展的曲折道路,解释了在改革开放后学派意识和学派传统的恢复并没有与社会学的重建保持同步的原因。同时也以社会运行学派为例,着重指出学派意识、学派建设还都是逐步增强的,后来也出现了较为成熟的社会学学派。本文还指出了照搬西方所谓"近亲繁殖"的说法,无视中国学派传承和发展的传统,对中国学派形成和发展起了釜底抽薪的消极作用。本文最后强调,中国社会学需要更多体现时代精神的互相争鸣的真正意义上的学派。
引用
收藏
页码:5 / 13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当前中国社会学理论建构的努力与不足 [J].
谢立中 .
河北学刊, 2006, (05) :84-85
[2]   中国社会大转型 [J].
郑杭生 .
中国软科学, 1994, (01) :48-54
[3]   社会学对象问题新探 [J].
郑杭生 .
社会学研究, 1986, (01) :68-75
[4]  
社会转型与中国社会学的理论自觉[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郑杭生, 2011
[5]  
中国特色社会学理论的探索[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郑杭生著, 2005
[6]  
中国社会学史新编[M]. 高等教育出版社 , 郑杭生, 2000
[7]  
"中国特色社会学——历史.现状.未来"研讨会论文集 .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