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8年景泰6(1/4)级地震破裂带研究

被引:5
作者
周俊喜
杨斌
刘百篪
刘建生
机构
[1] 国家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
关键词
地震破裂; 年代学; 断距; 老虎山; 断层长度; 断裂带; 断层带; 构造带; 景泰地震; 震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1888年景泰地震是老虎山北缘断裂带现今继承性活动的结果,地震破裂带由四条不连续的断层组成,走向北西60°—70°,全长48公里,尤以中段表现清晰,可见断坎,地震滑坡和基岩崩塌以及微地貌断错的地质证据。该地震水平断距2—5米,平均3.6米,垂直断距1—1.5米,最大为2米,地震的宏观震中在陈家庄—上西沟附近,其地理座标是东经103°47′北纬37°05′。根据野外考察和史料记载重新圈定了此次地震的等震线,并修正了该地震的震级为6 3/4—7级。为了确定地震破裂带的年代,本文利用邻区资料,粗略给出了次生黄土坡的蜕变曲线及θ=83.87—25.21OGT关系式,并用树木年代学的新方法确定了地震破裂带的年代。用古地震法和活断层法求得古地震的平均复发周期为800—1000年。
引用
收藏
页码:88 / 98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甘肃地区的震源深度分布 [J].
王周元 .
西北地震学报, 1986, (03) :12-19
[2]   西藏当雄一带地震形变带发生年代确定的新方法——树木年轮计算法 [J].
韩同林 .
中国地质科学院院报, 1983, (02) :95-106+140
[3]   震源孕育模式的初步讨论 [J].
郭增建 ;
秦保燕 ;
徐文耀 ;
汤泉 .
地球物理学报, 1973, (01) :4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