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1994年对虾暴发病的流行病学研究

被引:82
作者
蔡生力,黄,王崇明,宋晓玲,孙修涛,于佳,张岩,杨丛海
机构
[1] 黄海水产研究所
关键词
对虾,暴发性流行病,病毒,流行病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945.1 [虾类];
学科分类号
0906 ;
摘要
研究了山东省1993─1994年对虾暴发性流行病的群体病症及其发展,分析了该病的地区、时间、种间分布及个体差异。结果表明:典型的虾池发病历时一周,死亡率达90%以上;凡虾池密集(>70公顷/公里海岸线)、放苗量大(45—60万/公顷)、投入高(45,000—75,000元/公顷)的地区发病早、损失大。发病时间主要在6—7月。1993年病程短而急,形成一个发病高峰,近似流行病学的偏态分布(对数常态分布);1994年病程长而缓,部分地区形成两个高峰。根据流行病学原理推算了1993年青岛流亭对虾暴发性流行病的平均潜伏期(6.02天)和暴露日期。依据107个样品的切片分析,证实对虾暴发性流行病的病原为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Hypodermalandhematopoieticnecrosisbaculovirus,HHNBV)。还讨论了流行病发生与环境因子,如温度、溶氧、pH、浮游生物、放苗密度以及投饵等之间的关系。
引用
收藏
页码:112 / 119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运用多米诺骨牌理论分析我国虾病发生机制 [J].
陈宪春 .
现代渔业信息, 1994, (04) :21-23+25
[2]   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回顾与展望 [J].
岑丰 .
现代渔业信息, 1993, (01) :2-6
[3]   温度对对虾Penaeus orientalis Kishinouye生长的影响附视频 [J].
王克行 ;
金洪生 ;
杨利民 .
海洋湖沼通报, 1984, (04) :42-46
[4]  
昆虫病毒与昆虫病毒病[M]. 科学出版社 , 吕鸿声 著, 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