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承载能力

被引:9
作者
窦明
左其亭
胡瑞
李桂秋
机构
[1] 郑州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
关键词
淮河流域; 水环境; 承载能力;
D O I
10.14042/j.cnki.32.1309.2010.02.016
中图分类号
TV213.4 [水利资源的管理、保护与改造];
学科分类号
082802 ;
摘要
在界定水环境综合承载能力概念的基础上,建立了能定量反映出经济社会系统、水资源系统、水环境系统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经济社会-水资源-水环境"复合系统模型;以"支撑最大经济社会规模"为目标函数,以"维系良好水环境状况"为约束条件,并考虑复合系统模型约束、水量约束和其它约束条件,建立了分区式水环境综合承载能力计算模型;提出承载程度的评价方法和标准;运用上述模型和方法,计算和评价了淮河流域71个单元的水环境综合承载能力和承载程度。
引用
收藏
页码:248 / 254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三江平原沼泽湿地生态承载能力综合评价 [J].
付强 ;
李伟业 .
生态学报, 2008, (10) :5002-5010
[2]   江苏省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 [J].
黄莉新 .
水科学进展, 2007, (06) :879-883
[3]   大汶河流域水资源承载能力多目标决策分析 [J].
庞清江 ;
亓剑 ;
张钰镭 ;
杨元青 ;
纪玲 .
水资源保护, 2007, (05) :21-24
[4]   基于集对分析的广义水环境承载能力评价 [J].
贺瑞敏 ;
张建云 ;
王国庆 ;
宋兰兰 .
水科学进展, 2007, (05) :730-735
[5]   海河流域生态环境承载能力计算 [J].
朱永华 ;
夏军 ;
刘苏峡 ;
贾绍凤 ;
丰华丽 .
水科学进展, 2005, (05) :649-654
[6]   三峡水库水环境承载能力的评价和分析 [J].
陈永灿 ;
刘昭伟 .
水科学进展, 2005, (05) :715-719
[7]   西北内陆干旱区水资源承载能力研究 [J].
王浩 ;
秦大庸 ;
王建华 ;
李令跃 .
自然资源学报, 2004, (02) :151-159
[8]   流域水资源承载能力的综合评价方法 [J].
王顺久 ;
侯玉 ;
张欣莉 ;
丁晶 .
水利学报, 2003, (01) :88-92
[9]  
城市水资源承载能力.[M].左其亭等著;.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10]  
河西走廊可持续发展与水资源合理利用.[M].李世明等编著;.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