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碎屑岩天然气储集层次生孔隙的三种成因机理
被引:60
作者
:
陈丽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
陈丽华
赵澄林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
赵澄林
友亮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
友亮
王雪松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
王雪松
机构
:
[1]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
[2]
石油大学
来源
:
石油勘探与开发
|
1999年
/ 05期
关键词
:
碎屑岩;
天然气;
储集层;
次生孔隙;
成因;
机理;
D O I
:
暂无
中图分类号
:
TE112.21 [];
学科分类号
:
摘要
:
我国碎屑岩天然气储集层分布广泛,其储集性能多属低孔低渗、特低孔特低渗,储集物性差; 孔隙类型以次生孔隙为主。从实例出发, 论述其次生孔隙的三种形成机制:有机酸及二氧化碳酸性水的溶解,这种机制形成的次生孔隙主要分布在煤系天然气储集层中;深部地层热循环对流形成局部次生孔隙, 主要见于我国东部深层碎屑岩中;古风化壳的表生淋滤和断裂带附近的淋滤作用形成次生孔隙。研究结果为天然气储集层有利孔隙段及有利孔隙带的预测打下了基础。图1 参3( 邹冬平摘)
引用
收藏
页码:77 / 79+10 +10-1
页数:5
相关论文
未找到相关数据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