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后三次人口大迁徙的流动机制比较及启示

被引:14
作者
杨黎源
机构
[1] 中共宁波市委党校
关键词
人口迁徙; 流动机制; 路径特点; 市场理性;
D O I
10.16501/j.cnki.50-1019/d.2007.03.026
中图分类号
C922.2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当代中国人口流动是在二元社会结构体系下发生的流动,户籍管理制度不但是强制人口流动的手段,而且是限制社会流动的枷锁;同时,现行的人口流动是在经济相对不发达或社会发生危机条件下的被迫性流动。我们选择建国后三次较大规模的人口流动进行全方位、多层面的比较和分析,认为人口流动必须符合社会进步的方向,顺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按照“市场理性”的原则,让流动者自主选择流动的路径;否则,缺乏社会经济基础的政府主导的流动,必然造成社会动荡和资源浪费。
引用
收藏
页码:114 / 119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论我国城市劳动力新移民的系统构成及其行为选择 [J].
文军 .
南京社会科学, 2005, (01) :54-58
[2]   中国二元社会结构形成的历史考察 [J].
肖冬连 .
中共党史研究, 2005, (01) :23-33
[3]   中国人口流动的动因分析 [J].
俞宪忠 .
山东社会科学, 2005, (02) :100-103
[4]   上山下乡运动再评价 [J].
潘鸣啸 .
社会学研究, 2005, (05) :154-181+245
[5]   60年代初精减职工、动员城市人口下乡决策的研究 [J].
陈理 .
当代中国史研究, 1996, (06) :20-23+23-27
[6]   中国城乡迁移的历史研究:1949-1985 [J].
赵耀辉 ;
刘启明 .
中国人口科学, 1997, (02) :26-35
[7]   大跃进与困难时期人口迁移初步探讨 [J].
李若建 .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 (01) :74-81
[8]   十年来“大跃进”研究若干问题综述 [J].
李庆刚 .
当代中国史研究, 2006, (02) :53-65
[10]   当代中国逆城市化研究(1949-1978) [J].
邱国盛 .
社会科学辑刊, 2006, (03) :171-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