籼粳稻杂交一代的亲和性

被引:8
作者
章善庆
程式华
曹立勇
机构
[1] 中国水稻研究所,中国水稻研究所,中国水稻研究所杭州,杭州,杭州
关键词
水稻; 籼粳杂种; 亲和性;
D O I
10.16819/j.1001-7216.1988.02.008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正> 籼粳F1杂种尽管具有较强的优势,但由于其通常表现较高的不育性,至今尚未能直接应用于生产。1984年以来,国内外先后报道了水稻广亲和性及其基因控制,并提出CP-SLO17、Ketan Nangka、轮迴422、SMR、02428及白壳粳粘、黄光壳粳粘等品种具有广亲和性。这些研究结果,给籼粳杂种优势利用开辟了一个新途径。为了进一步筛选广亲和性品种并验证籼粳杂种优势利用的可能性,我们研究了矮秆籼稻保持系珍汕97B和珍汕97A等不育系与不同生态型粳稻品种杂交的亲和性以及粳稻不育系与籼稻恢复系杂交的亲和性,试图寻找具有广亲和性的籼、粳稻资源供进一步的研究利用和改造。
引用
收藏
页码:94 / 96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2 条
[1]   广亲和性爪哇品种与籼、粳稻的亲和力遗传及杂种优势初步研究 [J].
李新奇 .
湖南农业科学, 1987, (03) :4-9+21
[2]   贵州高原粳稻与矮秆籼稻杂交亲和力研究附视频 [J].
沈福成 ;
陈文强 ;
潘建慧 .
贵州农业科学, 1986, (06)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