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西地区夏玉米适时晚收产量效应研究

被引:15
作者
王育红
孟战赢
王向阳
张园
张高德
机构
[1] 洛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关键词
夏玉米; 收获时期; 增产效应; 豫西地区;
D O I
10.13597/j.cnki.maize.science.2009.06.019
中图分类号
S513.04 [];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以郑单958、浚单20和洛玉4号为材料,对不同收获期夏玉米子粒长、乳线长、含水量、容重、千粒重及其产量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玉米适时晚收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在豫西生态条件下,与玉米吐丝后45 d比较,推迟15 d收获平均增产1 333.6 kg/hm2,千粒重平均提高42.55 g。对吐丝后天数与子粒产量及子粒特性的关系建立数学模型,表明该地区玉米粒重和产量最高值出现在吐丝后第62天,至完熟期3个品种子粒乳线均未完全消失,子粒含水量下降到27%以下可作为收获期的标准,容重最高值出现在吐丝后第49天,晚收影响子粒容重。
引用
收藏
页码:60 / 62+73 +73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玉米籽粒容重与产量和品质的相关分析 [J].
张丽 ;
董树亭 ;
刘存辉 ;
王空军 ;
张吉旺 ;
刘鹏 .
中国农业科学 , 2007, (02) :405-411
[2]   不同收获期青贮玉米品种营养成分的积累与分配 [J].
张瑞霞 ;
刘景辉 ;
牛敏 ;
王东儒 ;
杜桢 ;
石崇博 .
玉米科学 , 2006, (06) :108-112+116
[3]   淮北地区玉米夏播制种的灌浆速度和最适收获期 [J].
陈现平 ;
李运民 ;
戚尚恩 .
安徽农业科学, 1999, (05) :438-439+441
[4]   紧凑型与平展型玉米的最佳收获期 [J].
李芳贤,高谷,王金林 ;
不详 .
玉米科学 , 1996, (03) :35-36
[5]   夏玉米最佳收获期试验研究 [J].
鲍继友 ;
张金龙 ;
孙顶太 .
玉米科学, 1993, (03) :23-25
[6]   玉米最适收获期的研究 [J].
任和平 ;
张秀梅 ;
苏祯禄 ;
吴建宇 .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1988, (02) :127-134
[7]   夏玉米不同收获时期对产量的影响 [J].
石敬之 ;
吕先胜 ;
李士贞 .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1987, (02) :275-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