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被变化对人工林地蓄水功能的影响

被引:6
作者
杨钙仁 [1 ,2 ]
苏晓琳 [2 ]
蔡德所 [1 ,3 ]
黄承标 [2 ]
石贤辉 [2 ]
程鹏力 [2 ]
郭松 [2 ]
机构
[1] 广西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2] 广西大学林学院
[3] 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厅
关键词
蓄水量; 土壤层; 凋落物层; 植被变化; 人工林;
D O I
10.14123/j.cnki.swcc.2012.03.015
中图分类号
S714 [森林土壤学];
学科分类号
0903 ; 090301 ;
摘要
为探讨混交林改为桉树人工林后土壤层和凋落物层水量调蓄功能的变化规律,采用室内试验与野外监测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尾巨桉林和马尾松×杉木混交林0—30 cm土壤层和凋落物层的蓄水功能。结果表明,3年生尾巨桉林0—15和15—30 cm土层土壤容重分别比马尾松×杉木混交林的低8.8%和4.6%,尾巨桉林土壤饱和持水率显著大于混交林;混交林改为尾巨桉林后,0—30 cm土壤层最大蓄水量没有发生显著变化,但土壤水分蒸发速率加快,非降雨天气下尾巨桉林土壤蓄水量显著低于混交林;改为尾巨桉林后林地凋落物现存量和潜在蓄水量显著减少,但随着林龄增加,尾巨桉林地凋落物现存量和潜在蓄水量逐渐回升,凋落物最大持水率逐渐降低;降雨条件下人工林凋落物层比土壤层易于达到其理论最大蓄水量。
引用
收藏
页码:18 / 21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连栽桉树人工林植物多样性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联分析 [J].
叶绍明 ;
温远光 ;
杨梅 ;
梁宏温 .
水土保持学报, 2010, 24 (04) :246-250+256
[2]   不同植被恢复模式下矿区废弃地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研究 [J].
王丽 ;
梦丽 ;
张金池 ;
张小庆 ;
李玥 ;
王如岩 ;
张波 .
中国水土保持, 2010, (03) :54-58
[3]   海南3种典型森林土壤蓄水和渗透能力比较研究 [J].
周卫卫 ;
余雪标 ;
王旭 ;
时忠杰 ;
太立坤 ;
郭俊誉 ;
杨曾奖 .
安徽农业科学, 2009, 37 (14) :6789-6792
[4]   安徽老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不同林龄阶段土壤特性及其水源涵养功能的变化 [J].
徐小牛 ;
邓文鑫 ;
张赟齐 ;
王勤 ;
丁增发 .
水土保持学报 , 2009, (01) :177-181
[5]   尾巨桉不同连栽代数林地土壤水文-物理性质的研究 [J].
黄承标 ;
温远光 ;
莫炯松 .
生态环境, 2007, (02) :538-543
[6]   中国引种桉树与发展现状 [J].
祁述雄 .
广西林业科学, 2006, (04) :250-252
[7]   桉树人工林林下植被、地面覆盖物与土壤物理性质的关系 [J].
李东海 ;
杨小波 ;
邓运武 ;
李跃烈 .
生态学杂志, 2006, (06) :607-611
[8]   雷州半岛桉林—砖红壤水分状况及其意义 [J].
钟继洪 ;
廖观荣 ;
李淑仪 ;
郭庆荣 ;
谭军 ;
蓝佩玲 ;
廖新荣 .
水土保持通报, 2001, (06) :43-45
[9]   辽东山区主要森林类型林地土壤涵蓄水性能的研究 [J].
郝占庆 ;
王力华 .
应用生态学报, 1998, (03) :14-18
[10]   黄土高原不同林型对土壤物理性质影响的研究 [J].
李香兰 ;
田积莹 ;
张成娥 .
林业科学, 1992, (02) :98-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