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1997年在温室和田间研究了稻白叶枯病菌毒性基因缺失突变体Du728对稻白叶枯病的防治效果,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了初步分析。温室试验结果表明:Du728失去了对供试水稻品种的致病性;在叶面喷雾一次Du728菌液(106cfu/ml)防病效果为48.5%,再增加菌量并不能显著提高防效;Du728与水杨酸(10μg/ml)混合喷雾处理的防治效果达到60%左右。Du728及其与水杨酸混合液喷雾处理后,最佳接种间隔期分别为1~2天和2天;防效持久期分别为7~10天和10~15天。田间小区试验表明,Du728与水杨酸混合使用(喷雾3次,间隔7~10天)比两者单独使用效果好,各处理小区产量增加14.0%~26.7%。田间自然发病情况下,Du728与水杨酸混合喷雾的防治效果(80.1%)比人工接种条件下的防效(54.4%)好,与叶枯灵处理的效果相当。从使用方法来看,喷雾或沾根后再喷雾的效果比只沾根的效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