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三角洲主要水体水质污染的遥感研究

被引:7
作者
何隆华
杨金根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2] 第六物探大队 江苏 南京
[3] 江苏 南京
关键词
长江三角洲; 水质; 遥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522 [河流];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用遥感技术来进行水环境监测是近年来常用的手段之一。由于不同污染水体的绿度、温度和透明度差异反映了物理场的不同,因此,在遥感技术中用NOAA/AVHRR气象卫星测定绿度、温度和透明度三类数据可完整地识别不同水体的水质变化。采用气象卫星的复合比值合成图像和色调-饱和度-明度变换技术,有效地反映长江三角洲主要水体的水质污染情况,并且可同上海市航空遥感综合调查与研究资料和太湖的水质研究资料互相印证,其水质类型可以用数据予以确定和解释。本研究反映了长江三角洲全区主要水体水质的宏观分布,为水质污染的宏观监测提供了依据,表明气象卫星在以水质研究为主的环境遥感中的优越性。它具有覆盖面广、时相连续、费用低廉的优势,宜于对大区域内具一定面积的水体作连续性的宏观监控观察,这是单一的航空红外或彩红外遥感技术无法相比的。但是,它存在着分辨率低的缺点,必须指出,在处理过程中在上海市、苏锡常、苏北的南通、泰州、东台等河流纵横的地区,显示了众多与苏州河、蕴藻浜相同的6级水异常点区,反映这些地区存在着广泛分布的水污染问题,它们将影响这些地区的可持续性发展。由于受NOAA 气象卫星分辨率低的限制,无法精确标出它们的确切位置。因此,在应用中对污染剧化应予重点监控的部位可以按照需要
引用
收藏
页码:173 / 177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 条
[1]   长江口尖叶原甲藻赤潮消亡期叶绿素连续观测 [J].
李道季 ;
曹勇 ;
张经 .
中国环境科学, 2002, (05) :1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