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诱发荧光与大肠癌的诊断

被引:6
作者
李静
李世荣
高革
曹建彪
李雅君
盛剑秋
李世拥
于波
王鲁平
机构
[1] 空军总医院内科
[2] 北京军区总医院消化内科
[3] 北京军区总医院普外科
[4] 北京军区总医院病理科
关键词
结肠直肠肿瘤; 激光诱发荧光; 诊断;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735.34 [];
学科分类号
100214 ;
摘要
目的 研究激光诱发荧光 (LIF)技术在大肠癌早期诊断中的作用 ,并对LIF光谱产生的机制进行初步的探讨。方法  1.以氮分子激光器作为激发光源 ,采用OMAⅢ对体外 60例标本及体内 83例患者病变组织与正常组织的LIF光谱进行记录、分析。 2 .应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检测组织各层荧光强度。结果  1.根据体内、外LIF光谱的特点 ,选择主峰强度 (x1)、I 4 0 0nm/I 5 3 0nm(x2 )和集成荧光强度 ( 3 5 0~ 60 0nm) (x3 )三个参数 ,对已知病变求得判别方程 ,利用该方程对未知病变进行分析 ,体外诊断大肠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 89.3 6%和 87.64 % ,体内为 83 .3 3 %和 94 .3 8% ,伴有中~重度不典型增生的腺瘤性息肉 87.10 % ,判别为异常。 2 .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检测结果显示正常组织粘膜下层及肌层荧光较强 ,而正常组织粘膜层与癌组织的荧光均较弱 ;正常粘膜上皮脱落细胞与癌细胞可以产生荧光 ,但光谱强度均较弱。结论  1.LIF光谱可以在体内、外区别大肠癌组织与正常组织 ,尤其是对不典型增生的鉴别能力较强 ,提示该技术对于大肠癌的早期诊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 .正常组织LIF光谱的来源主要是胶原含量丰富的粘膜下层 ,而癌组织的光谱可能是癌细胞与间质共同作用的结果。
引用
收藏
页码:19 / 22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2 条
[1]   我国常见恶性肿瘤的发病趋势 [J].
高玉堂 .
中国肿瘤, 1996, (01) :3-6
[2]  
Gastrointestinal tissue diagnosis by laser-induced fluorescence spectroscopy at endoscopy. Cothren RM, Richards-Kortum R, Sivak MV, et al. Gastrointestinal Endoscopy . 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