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HIV感染/艾滋病患者人肺孢子菌肺炎的临床和预后研究

被引:10
作者
曹彬 [1 ]
王辉 [2 ]
王澎 [2 ]
李梦涛 [3 ]
朱元珏 [1 ]
机构
[1]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呼吸内科
[2]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检验科细菌室
[3]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
关键词
人肺孢子菌肺炎(PCP); 结缔组织病; 人免疫缺陷病毒(HIV); 糖皮质激素; 急性生理和慢性病评分(APACHE II);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512.91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艾滋病)]; R519 [真菌与放线菌传染病];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研究非HIV感染者发生人肺孢子菌肺炎(PCP)的临床特点,感染的危险因素,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性病例分析。结果在15个月内共诊断非HIV感染的PCP16例。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1.9±23)岁。16例患者中,13例有免疫缺陷的基础疾病,其中结缔组织病者11例、非何杰金淋巴瘤者(NHL)1例、Good综合征者1例。在合并结缔组织病的患者中,所有PCP都发生在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的过程中。16例PCP在诊断时都存在呼吸衰竭,其中11例需要气管插管,其余5例接受了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平均急性生理和慢性病评分(APACHE II)为16±5。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平均(955±635)/μl。9例患者有CD4+淋巴细胞计数结果,其中6例在诊断时CD4+淋巴细胞<250/μl。LDH平均(551.9±292.6)U/L。16例患者中14例在诊断后接受了TMP-SMZ治疗,除了2例患者外,其他患者同时还接受了糖皮质激素(相当于强的松≥60mg/d)辅助治疗。单因素分析显示有4种因素(高APACHEII评分、合并ALI/ARDS、延迟诊断、合并院内感染)是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论在免疫缺陷患者中,PCP是一种不太常见,但往往是致命的疾病。临床上的及时诊断和治疗对改善预后是非常重要的。
引用
收藏
页码:31 / 35
页数:5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