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实物国际贸易及其附带的环境负担转嫁分析

被引:3
作者
刘敬智
王青
顾晓薇
胡伯
机构
[1] 东北大学资源与生态经济研究中心
[2] 东北大学资源与生态经济研究中心 沈阳
关键词
实物贸易; 环境负担; 生态包袱;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0701 ; 070104 ;
摘要
由于各国资源禀赋条件和生产、消费水平不同,各种资源及其产品的国际贸易有利于国际分工的深化和整体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使全球资源的分配更加合理。但出口国为了提供出口商品,需开采本国资源,这一方面降低了本国资源的保障程度,另一方面出口商品的生产和本国资源开采加大了本国的环境压力;为发展本国经济发生的进口则对进口商品来源国的环境产生压力。因此国际贸易总是伴随着环境负担的转移。为了定量衡量实物国际贸易中附带的环境负担转移,本研究运用生态包袱概念和算法计算了中国1990年2002年国际贸易对本国环境和别国环境引起的环境压力,并对中国这一时期的实物国际贸易做了详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990年2002年间以重量计算的中国的物质进口量为每年1·0×108t4·0×108t,年增长率为11·3%;进口商品所附带的生态包袱为每年4·3×108t25·0×108t,年增长率为15·6%;出口量为每年0·8×108t1·9×108t,年增长率为7·5%,出口商品的生态包袱为每年3·0×108t12·5×108t,年增长率为11·2%;实物贸易平衡(进口盈余)为每年0·25×108t2·1×108t,总体趋于增长;生态包袱平衡(进口物质附带的生态包袱-出口物质附带的生态包袱)为每年1·1×108t14·3×108t。1990年2002年间中国每进口1t的物质对物质来源国的环境造成约4·2t6·7t的环境压力,而中国出口1t的物质对本国环境产生大约3·9t8·3t的环境压力。
引用
收藏
页码:8 / 14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中国铁矿资源开发中的生态包袱 [J].
王青 ;
丁一 ;
顾晓薇 ;
刘敬智 ;
刘建兴 .
资源科学, 2005, (01) :2-7
[2]   污染转嫁问题的法律思考 [J].
包晴 .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4, (S1) :164-166
[3]   环境污染转嫁的几个基本问题——污染转嫁的概念、途径、本质及法律控制 [J].
曹树青 .
皖西学院学报, 2003, (01) :58-63
[4]   WTO的环境立场与环境规则 [J].
何志鹏 .
法制与社会发展, 2002, (04) :118-122
[5]   论国际贸易中的环境问题和南北关系 [J].
郭洪林 ;
韩玉军 .
教学与研究, 2002, (06) :45-51
[6]   对国际贸易与自然环境关系的几点思考 [J].
兰宜生 .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2000, (12) :16-18
[7]   环境污染转嫁问题的法律控制 [J].
曹树青 .
环境导报, 2000, (02) :12-14
[8]   环境污染转嫁的法律责任 [J].
曹树青 ;
王冬平 .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 (01) :48-49+92
[9]  
金属生产的物质投入研究[D]. 丁一.东北大学 2005
[10]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五十年历史资料汇编[M]. 中央文献出版社 , 国家有色金属工业局编, 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