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问题新释——中国农村改革历程的三重分析框架

被引:13
作者
应星
机构
[1] 中国政法大学社会学院
关键词
新“三农”问题; 土地; 治理; 民情;
D O I
10.15895/j.cnki.rwzz.2014.01.013
中图分类号
D922.32 [农业土地法]; F320 [方针政策及其阐述];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用"土地—治理—民情"这三重分析框架对"三农"问题作了一种新的解释。在农业问题上,用治理和民情的视角既诠释了以家庭承包为基础的统分结合的双层土地经营制度的优越性,也分析了土地集体所有制在均平目标与济困目标之间、在经营的自主性与规模性之间面临的矛盾。在农村问题上,既用土地、家庭和人口的视角解释了新时期农村从总体性治理到专项性治理的治理转型,又用民情的视角分析了农民负担问题和基层政权悬浮问题的成因。在农民问题上,联系土地制度变迁和治理格局变迁,分析了农村村庄自治的出现及宗族和家庭的兴衰,由此展现了农村民情在新时期变迁的喜与忧。
引用
收藏
页码:96 / 109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41 条
[31]  
我向总理说实话[M]. 光明日报出版社 , 李昌平著, 2002
[32]  
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M]. 中华书局 , (美)黄宗智著, 2000
[33]  
生育制度[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费孝通著, 1998
[34]  
从压力型体制向民主合作体制的转变[M]. 中央编译出版社 , 荣敬本等著, 1998
[35]  
中国农村村民自治[M].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 徐勇著, 1997
[36]  
经济体制改革和中国农村的家庭与婚姻[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杨善华著, 1995
[37]  
新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重要文献选编[M]. 中央文献出版社 ,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1992
[38]  
论美国的民主[M]. 商务印书馆[法]托克维尔(Tocqueville, 1988
[39]  
中国统计年鉴[M]. 中国统计出版社 , 国家统计局 编, 1988
[40]  
江村经济[M]. 江苏人民出版社 , 戴可景译, 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