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有向信息流的Android隐私泄露类恶意应用检测方法

被引:11
作者
吴敬征 [1 ,2 ]
武延军 [1 ,2 ]
武志飞 [1 ]
杨牧天 [1 ]
罗天悦 [1 ]
王永吉 [2 ,3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总体部
[2] 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计算机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3] 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基础软件国家工程中心
关键词
Android应用; 隐私泄露; 有向信息流; 恶意应用检测; 反编译;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P309 [安全保密];
学科分类号
081201 ; 0839 ; 1402 ;
摘要
Android系统占据智能移动终端市场81.9%的份额,预计还会持续增长.同时,针对Android系统的恶意应用日益增多,Android恶意应用程序检测技术已经成为安全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有向信息流的针对Android隐私泄漏类恶意应用的检测方法.该方法首先反编译应用程序,分析配置文件中的权限申明;基于隐私点数据集构建隐私数据有向信息流模型;通过在信息流模型中对隐私点的跟踪分析,检测隐私数据是否被发送出去而导致信息泄漏.该方法在对Android第三方市场的7 985个应用程序检测中,发现357个恶意应用.通过实验方式验证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结果表明该方法对Android隐私泄露类恶意应用具有很好的检测效果.
引用
收藏
页码:807 / 815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基于代码克隆检测技术的Android应用重打包检测 [J].
王浩宇 ;
王仲禹 ;
郭耀 ;
陈向群 .
中国科学:信息科学, 2014, 44 (01) :142-157
[2]   Android平台下软件安全漏洞挖掘方法研究 [J].
龚炳江 ;
唐宇敬 .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2014, 31 (01) :311-314+333
[3]   基于权限频繁模式挖掘算法的Android恶意应用检测方法 [J].
杨欢 ;
张玉清 ;
胡予濮 ;
刘奇旭 .
通信学报 , 2013, (S1) :106-115
[4]   Android安全研究综述 [J].
蒋绍林 ;
王金双 ;
张涛 ;
陈融 .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2012, 29 (10) :205-210+0
[5]   国内Android应用商城中程序隐私泄露分析 [J].
杨珉 ;
王晓阳 ;
张涛 ;
张建军 .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 52 (10) :1420-1426
[6]   一种基于Android系统的手机僵尸网络 [J].
刘潇逸 ;
崔翔 ;
郑东华 ;
李善 .
计算机工程, 2011, 37 (22) :1-4
[7]  
D endroid : A text mining approach to analyzing and classifying code structures in Android malware families[J] . Guillermo Suarez-Tangil,Juan E. Tapiador,Pedro Peris-Lopez,Jorge Blasco.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 . 2014 (4)
[8]  
A lattice model of secure information flow[J] . Dorothy E. Denning.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 . 1976 (5)
[9]  
On the identification of covert storage channels in secure systems. Tsai, Chii-Ren,Gligor, Virgil D,Chandersekaran, C.Sekar. IEEE Transactions on Software Engineering . 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