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昆仑印支晚期幔源岩浆活动

被引:209
作者
罗照华
柯珊
曹永清
邓晋福
谌宏伟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2] 伊利诺依大学地球与环境科学系
关键词
东昆仑; 幔源岩浆活动; 辉长岩; 岩石圈; 底侵作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88.1 [岩浆岩(火成岩)];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东昆仑造山带印支晚期广泛发育一期幔源岩浆活动,其代表性岩石类型为角闪辉长岩、煌斑岩和辉绿岩。石灰沟外滩岩体是这类岩体中最大的一个,40Ar/39Ar同位素定年结果为220Ma左右,具有明显的结晶分异特征。根据地质学、岩石学与地球化学特征,岩浆起源于深度大于90km的上地幔源区,富含挥发分(H2O)的条件使橄榄石在部分熔融过程中更趋稳定,辉石和尖晶石组分更多地进入岩浆,从而制约了岩浆中高Cr低Ni的特点。幔源岩浆的广泛出现是该区软流圈-岩石圈系统对特提斯洋闭合的响应,是在加厚陆壳的底部幔源玄武质岩浆底侵作用的结果。
引用
收藏
页码:292 / 297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7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