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地区风暴岩特征及其沉积环境

被引:22
作者
周进高
赵宗举
邓红婴
机构
[1] 杭州石油地质研究所
关键词
风暴沉积; 沉积环境; 沉积特征; 层序地层学; 安徽;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E111.3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安徽淮南地区上元古界至下古生界海相建造赋存有大量的风暴沉积,分布层位为: 青白口系刘老碑组,下震旦统寿县组、九里桥组,下寒武统馒头组的中上部;主要产于海侵体系域和高水位体系域中。经研究,本区风暴岩包括原地、近源和远源三种风暴岩类型,可识别出十种剖面结构。主要依据风暴岩的底面构造形态、流水构造及剖面层序特征,着重探讨了各种剖面结构类型的产出环境、水动力条件及其沉积模式,认为由潮坪向陆棚,风暴流具有由风暴潮流( 旋涡流) →风暴回流( 碎屑流与摆动浪兼具) →风暴浊流发展的规律。图4 参7( 邹冬平摘)
引用
收藏
页码:73 / 76+10 +10-1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华北地块东南缘上元古界风暴沉积 [J].
王翔 ;
王战 .
沉积学报, 1993, (02) :91-98
[2]   鄂东南早三叠世钙质风暴沉积特征及其初步研究 [J].
陈林洲 ;
罗新民 ;
肖劲东 .
岩相古地理, 1991, (03) :1-9
[3]   华北古浅海碳酸盐风暴沉积和丁家滩相序模式 [J].
孟祥化 ;
乔秀夫 ;
葛铭 .
沉积学报, 1986, (02) :1-18+130
[4]   四川兴文四龙下二叠统碳酸盐风暴岩 [J].
刘宝珺 ;
张继庆 ;
许效松 .
地质学报, 1986, (01) :55-67+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