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内生增长理论与GVAR模型的能源消费控制目标下经济增长与碳减排研究

被引:24
作者
崔百胜
朱麟
机构
[1] 上海师范大学商学院
关键词
能源总量控制; GVAR模型; 碳排放;
D O I
10.16381/j.cnki.issn1003-207x.2016.01.002
中图分类号
F061.2 [增长经济学]; X22 [环境与发展];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通过引入使用可替代能源生产的中间产品,构建能源约束和碳排放约束下的内生经济增长模型,并运用全局向量自回归(GVAR)模型,实证分析了具有空间关联性的中国各省(区市)能源消费控制对经济增长和碳排放的动态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影响经济增长且受碳排放约束条件下完成能源消费总量考核的目标,可以通过研发可再生能源、提高碳排放清洁技术水平、增加碳基能源的边际产出等实现;能源消费总量的考核目标对能源消费强依赖地区约束性较强,对其余地区的约束力较弱,其余地区可节能潜力较强;能源结构逆向调整的存在使得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对少部分省(区市)无法达到减排效果。进一步地,本文实证分析了目前节能减排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科技进步对能源结构顺向调整效果不显著、可再生新能源的研究效率低下,技术进步对碳排放清洁方面无显著效果;依靠传统能源价格的调整虽能有效减排却会抑制经济增长。
引用
收藏
页码:11 / 20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6 条
[1]   中国煤炭补贴改革与二氧化碳减排效应研究 [J].
刘伟 ;
李虹 .
经济研究, 2014, 49 (08) :146-157
[2]   经济增长与能源强度:基于面板平滑转换回归模型的实证分析 [J].
赵新刚 ;
刘平阔 .
中国管理科学, 2014, 22 (06) :103-113
[3]   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向量自回归模型检验分析 [J].
刘先涛 ;
石俊 .
统计与决策, 2014, (10) :128-130
[4]   回弹效应与能源效率政策的重点产业选择 [J].
胡秋阳 .
经济研究, 2014, 49 (02) :128-140
[5]   中国经济增长对国际能源消费和碳排放的动态影响——基于33个国家GVAR模型的实证研究 [J].
张红 ;
李洋 ;
张洋 .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 29 (01) :14-25+159
[6]   我国能源效率地区差异及收敛性分析——基于随机前沿分析和面板单位根的实证研究 [J].
赵金楼 ;
李根 ;
苏屹 ;
刘家国 .
中国管理科学, 2013, 21 (02) :175-184
[7]   中国能源消费、碳排放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J].
胡宗义 ;
刘亦文 ;
唐李伟 .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 39 (07) :84-88
[8]  
中国省级CO2排放影响因素的空间计量分析[J]. 陈青青,龙志和.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1(11)
[9]   能源回弹效应的研究进展及其政策涵义 [J].
薛澜 ;
刘冰 ;
戚淑芳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1, 21 (10) :55-59
[10]   二氧化碳强度减排目标下我国产业结构优化的驱动力研究 [J].
蔡圣华 ;
牟敦国 ;
方梦祥 .
中国管理科学, 2011, 19 (04) :167-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