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系青年”的身份实践——兼具“阶层”与“个体”的话语表达

被引:23
作者
吴茜
机构
[1] 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学系
关键词
佛系青年; 身份认同; 话语实践; 媒介表征;
D O I
10.19633/j.cnki.11-2579/d.2020.0104
中图分类号
C913.5 [青少年问题];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结合青年亚文化与后亚文化两种理论视角,以"佛系青年"的媒介表征及其日常实践为研究路径,通过网络民族志、深度访谈的研究方法,探究"佛系青年"如何通过象征叙事、网络部族及其所表征的社会现实来进行身份的实践。研究发现,我国社会语境下的"佛系青年"是一种对"阶层跃迁"不畅的话语抵抗策略,也存在一定程度上,媒介话语实践与日常生活实践之间的割裂。此外,在"佛系青年"的身份实践方面,兼具"阶层"与"个体"的表达。而对"佛系青年"不良社会心理症候的疏导,可通过价值引导、媒介传递路径介入以及积极话语引导的方式进行治理。
引用
收藏
页码:76 / 80+86 +86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丧文化”现象与青年社会心态透视 [J].
董扣艳 .
中国青年研究, 2017, (11) :23-28
[2]   快速量增与艰难质变:中国当代中产阶层成长困境 [J].
严翅君 .
江海学刊, 2012, (01) :110-117
[3]   西方后亚文化研究的理论走向 [J].
马中红 .
国外社会科学, 2010, (01) :137-142
[4]   抵抗·风格·收编——英国伯明翰学派亚文化理论关键词解读 [J].
胡疆锋 ;
陆道夫 .
南京社会科学, 2006, (04) :87-92
[5]  
关键概念.[M].(美)约翰·费斯克(JohnFiske)等编撰;李彬译注;.新华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