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域浮床水稻的干物质生产特性

被引:7
作者
吴伟明
宋祥甫
应火冬
朱敏
陆永良
机构
[1] 中国水稻研究所!杭州.,中国水稻研究所!杭州.,中国水稻研究所!杭州.,中国水稻研究所!杭州.,中国水稻研究所!杭州.
关键词
浮床; 无土栽培; 自然水域; 干物质;
D O I
10.16819/j.1001-7216.1998.04.006
中图分类号
S511.104 [];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利用浮床无土栽培技术在自然水域种植杂交水稻,水上稻的产量比同期种植的水田稻增产12%左右。其本田生育前期总干物质积累量与水田稻基本接近,中、后期则明显高于水田稻,抽穗以后的总干物质积累量占总干物质积累量百分比较水田稻提高了3.4个百分点。水上稻绿叶干物质积累量在前期与水田稻基本接近,中、后期则一直保持比水田高30%左右的优势。茎鞘的干物质积累则呈现前、中期比水田稻低,但后期却反而高于水田稻的变化趋势,茎鞘的干物质输出率比水田稻低,对产量的贡献不如水田稻。
引用
收藏
页码:223 / 228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自然水域无土栽培水稻的生态适应性研究 [J].
宋祥甫,吴伟明,应火冬,金千瑜,朱敏,陆永良,邹国燕 .
中国水稻科学, 1996, (04) :227-234
[2]   杂交稻的物质生产与产量优势的形成 [J].
吕建林,林守涌,修启贵,林文雄 .
福建农业大学学报, 1995, (04) :384-388
[3]   亚种间杂交稻光合产物积累和分配特性的研究 [J].
张友胜,贺汉林,余铁桥 .
湖南农学院学报, 1995, (03) :213-217
[4]   两系杂交稻栽培生理生态特性 Ⅱ.干物质生产特性 [J].
洪植蕃 ;
林菲 ;
庄宝华 ;
朱朝枝 ;
杨居钿 .
福建农学院学报, 1992, (02) :129-136
[5]   自然水域无土栽培水稻的研究 [J].
宋祥甫 ;
应火冬 ;
朱敏 ;
吴伟明 .
中国农业科学, 1991, (04) :8-13+96
[6]   IR24大面积高产栽培技术途径——兼论小群体、壮个体栽培模式 [J].
凌启鸿 ;
张洪程 ;
程庚令 ;
朱佶 ;
陆文瑞 .
江苏农业科学, 1982, (09) :1-10
[7]   杂交水稻高产群体的干物质生产与分配的研究 [J].
颜振德 .
作物学报, 1981, (01) :11-18
[8]   杂交水稻在麦稻两熟区的高产栽培技术 [J].
颜振德 .
中国农业科学, 1978, (02) :2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