岷江上游退化植被不同恢复阶段群落小气候特征研究

被引:25
作者
李宗峰
陶建平
王微
李旭光
机构
[1] 西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2] 西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重庆
[3] 重庆
关键词
退化植被; 生态恢复; 小气候; 岷江上游;
D O I
10.13292/j.1000-4890.2005.0269
中图分类号
S716.3 [森林气候];
学科分类号
0829 ; 0907 ;
摘要
按生态恢复的时间序列调查了6个不同类型的群落,测定了群落内光照强度、大气相对湿度、大气温度、土壤温度和土壤水分等参数。结果表明,随植被恢复时间的增加,群落内光照强度、地表温度和气温及其变动幅度逐渐减小;自然恢复群落和人工恢复群落相比较,前者有较高的群落气温和较低的大气相对湿度;随着恢复时间的增加,撂荒地各层的土壤含水量有所提高,人工恢复群落土壤上层(0~15cm )和中层(15~30cm )含水量随林龄增加而降低,而下层(30~4 5cm)则增加,自然恢复群落的土壤含水量高于其它群落。随之植被恢复的时间加长,群落内小气候向着稳定的方向发展,群落的环境逐渐得到改善
引用
收藏
页码:364 / 367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热带亚热带恢复生态学研究与实践.[M].彭少麟主编;.科学出版社.2003,
[2]  
四川森林生态研究.[M].李承彪主编;.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
[3]  
土壤农化分析手册.[M].劳家柽主编;.农业出版社.1988,
[4]   岷江上游林草交错带祁连山圆柏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及乔木种群的分布格局 [J].
陈文年 ;
吴宁 ;
罗鹏 ;
晏兆莉 .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03, (03) :221-225
[5]   岷江上游雨季南北坡小气候特征比较 [J].
张一平 ;
刘玉洪 ;
窦军霞 ;
何云玲 ;
郭萍 ;
葛在伟 .
山地学报, 2002, (06) :680-686
[6]   海南热带山地雨林森林循环不同阶段光、温环境的测定与分析 [J].
臧润国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2, (Z1) :129-134
[7]   青藏高原东部采伐迹地早期人工重建序列梯度上植物多样性的变化 [J].
包维楷 ;
张镱锂 ;
王乾 ;
摆万奇 ;
郑度 .
植物生态学报, 2002, (03) :330-338
[8]   亚高山针叶林不同恢复阶段群落物种多样性变化及其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J].
吴彦 ;
刘庆 ;
乔永康 ;
潘开文 ;
赵常明 ;
陈庆恒 .
植物生态学报, 2001, (06) :648-655
[9]   亚高山30a人工针叶林物种多样性的定量分析 [J].
吴彦 ;
刘庆 ;
陈庆恒 ;
赵常明 ;
乔永康 ;
不详 .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 2001, (05) :408-415
[10]   川西亚高山针叶林人工恢复过程的土壤性质变化 [J].
胡泓 ;
刘世全 ;
陈庆恒 ;
王昌全 ;
潘开文 ;
庞学勇 .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01, (04) :308-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