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双多普勒雷达分析华南一次飑线系统的中尺度结构特征

被引:42
作者
潘玉洁 [1 ,2 ]
赵坤 [1 ]
潘益农 [1 ]
王亦平 [1 ]
机构
[1] 教育部国家中尺度灾害性天气重点实验室,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2]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关键词
飑线; 双多普勒雷达; 动力结构; 动量通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58.12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飑线是中国春、夏季常见的一种天气现象。2007年4月23—24日华南地区的一次强飑线过程,因强度强、持续时间长,给广东部分县市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利用广州和深圳的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的探测资料,采用双多普勒雷达风场反演方法和热力-动力反演方法,研究此次飑线内部的三维风场、动力和热力结构。在此基础上,通过质量、动量诊断探讨其维持机制。同时,结合地面、高空常规观测及自动站资料分析系统伴随的环境和地面中尺度特征。结果表明,系统发生于中等强度垂直风切变(0—3km,18m/s)和中等强度对流不稳定度的环境中,其移动速度最快达17m/s,属快速移动的飑线。飑线过境时,地面测站呈现风向突变、风速骤增、气压上升、温度与露点骤降等现象。其成熟期的雷达回波和风场结构与过去观测的热带、副热带快速移动飑线系统特征相似。由前(前方指系统移动方向)向后,降水结构依次为对流区、过渡带和层云区。其中,对流区由多个对流单体组成,对应强回波和上升运动,而单体之间为弱下沉运动。气流特征呈准二维结构,包括系统前方深厚的从前向后气流和系统后部低层的从后向前气流。这两支气流在系统前缘低层辐合形成动力高压,触发新对流单体,是系统长时间维持的主要机制。在对流区倾斜上升气流的下方,存在一凝结潜热释放增暖引起的低压区。另外,在对流系统西侧不断有新对流单体形成,并被平流至系统中,促进对流维持。进一步对对流区的质量和动量通量诊断揭示,垂直于飑线系统的水平动量的垂直输送有逆梯度输送的特性,将增加垂直飑线方向的环境垂直风切变,有利于系统维持。相对的,平行飑线方向的水平动量具有顺梯度输送特征,使该方向上风切变分量有被均滑趋势。
引用
收藏
页码:736 / 751
页数:16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 [1] 新疆一次强飑线过程双多普勒雷达观测的中尺度风场结构分析
    庄薇
    刘黎平
    薄兆海
    肖艳娇
    [J]. 气象学报, 2010, 68 (02) : 224 - 234
  • [2] 一次强飑线内强降水超级单体风暴的单多普勒雷达分析
    潘玉洁
    赵坤
    潘益农
    [J]. 气象学报, 2008, (04) : 621 - 636
  • [3] 派比安台风(0606)登陆期间雨带中尺度结构的双多普勒雷达分析
    赵坤
    周仲岛
    胡东明
    潘玉洁
    [J].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06) : 606 - 620
  • [4] 利用双多普勒雷达研究强飑线过程的三维风场结构
    王俊
    朱君鉴
    任钟冬
    [J]. 气象学报, 2007, (02) : 241 - 251
  • [5] 上海2004年7月12日飑线系统中尺度分析研究
    刘淑媛
    孙健
    杨引明
    [J]. 气象学报, 2007, (01) : 84 - 93
  • [6] 弱窄带回波在分析和预报强对流天气中的应用
    漆梁波
    陈春红
    刘强军
    [J]. 气象学报, 2006, (01) : 112 - 120
  • [7] 区域地面天气图上华北飑线的特征及其临近预报
    李鸿洲
    [J]. 大气科学 , 1988, (01) : 42 - 48
  • [8] 我国飑线发生条件的研究
    丁一汇
    李鸿洲
    章名立
    李吉顺
    蔡则怡
    [J]. 大气科学, 1982, (01) : 18 - 27
  • [9] Structure and evo-lution of the22february1993TOGA COARE squall line:Air-craft observations of precipitation,circulation,and surface en-ergy fluxes .2 Jorgensen D P,LeMone M A,Trier S B. J Atmos Sci . 1997
  • [10] Effect of vertical wind shear on numerically simulated multicell storm structure .2 Fovell R G,Ogura Y. J Atmos Sci . 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