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转向剂深部液流转向机理

被引:20
作者
马红卫 [1 ]
刘玉章 [1 ]
李宜坤 [1 ]
熊春明 [1 ]
李之燕 [2 ]
李才雄 [2 ]
田建儒 [2 ]
机构
[1]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2] 中国石油大港油田公司
关键词
高含水油藏; 柔性转向剂; 深部液流转向; 暂堵蠕动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E357.46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柔性转向剂化学稳定性高,单轴抗拉、抗压缩实验表明柔性转向剂可任意变形,韧性好、不易破碎断裂。一维孔喉模型实验表明柔性转向剂的门槛压力与喉粒径比呈指数关系,当地层压差大于柔性转向剂的门槛压力时,柔性转向剂运移;否则柔性转向剂停留在地层中。网络模型实验表明,柔性转向剂颗粒通过弹性变形、塑性变形、造粒、粘连4种形式交替运移,并以"散兵"式分布在地层微小孔喉处,通过叠加原理形成暂堵蠕动带实现对地层的全程调剖并最终停留在地层深部实现深部液流转向。王官屯油田官74区块柔性转向剂调剖现场试验取得了预期效果,说明柔性转向剂可有效解决高含水油田开发后期大量注入水沿油水井间大孔道无效循环、注入水波及效率较低的问题。图9参16
引用
收藏
页码:720 / 724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喇嘛甸油田高含水后期储集层孔隙结构特征 [J].
林玉保 ;
张江 ;
刘先贵 ;
周洪涛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8, (02) :215-219
[2]   柔性转向剂在多孔介质中的运移规律研究 [J].
马红卫 ;
刘玉章 ;
李宜坤 ;
唐孝芬 ;
覃和 ;
熊春明 .
石油钻采工艺, 2007, (04) :80-82+99+125
[3]   注水开发油藏高含水期大孔道发育特征及控制因素——以胡状集油田胡12断块油藏为例 [J].
钟大康 ;
朱筱敏 ;
吴胜和 ;
靳松 ;
贾达吉 ;
赵艳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7, (02) :207-211+245
[4]   国内外堵水调剖技术最新进展及发展趋势 [J].
熊春明 ;
唐孝芬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7, (01) :83-88
[5]   油井深部堵水合理深度的实验研究 [J].
戴彩丽 ;
赵福麟 ;
李宜坤 ;
任熵 ;
王业飞 ;
焦翠 .
油田化学, 2006, (03) :223-226
[6]   高含水油田深部液流转向技术研究 [J].
刘玉章 ;
熊春明 ;
罗健辉 ;
李宜坤 ;
王平美 ;
刘强 ;
张颖 ;
朱怀江 .
油田化学, 2006, (03) :248-251
[7]   国内堵水调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J].
李宜坤 ;
覃和 ;
蔡磊 .
钻采工艺, 2006, (05) :105-106+123+143
[8]   内源微生物提高采收率实验研究 [J].
程海鹰 ;
王修林 ;
徐登霆 ;
马光东 ;
汪卫东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6, (01) :91-94+110
[9]   弱凝胶在多孔介质中的运移规律研究 [J].
李洪玺 ;
刘全稳 ;
王健 ;
李小华 .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2006, (01) :88-90+109
[10]   弱凝胶在多孔介质中的微观驱替机理 [J].
陈铁龙 ;
周晓俊 ;
赵秀娟 ;
张雅玲 .
石油学报, 2005, (05) :78-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