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化、竞争与压力的社会配置——对农村两类高危群体自杀行为的理解

被引:6
作者
杨华
机构
[1] 武汉大学社会学系
关键词
自杀高危群体; 农民分化; 村庄竞争; 家庭关系; 社会压力;
D O I
10.15895/j.cnki.rwzz.2019.04.013
中图分类号
C912.82 [农村社会学]; C913.9 [其他社会问题];
学科分类号
083304 ; 120402 ;
摘要
农村年轻妇女和老年人在不同时期成为自杀高危群体,与农民分化之后村庄竞争的压力被集中配置到他们身上有关。村庄竞争压力有两种配置机制,一种是村庄配置机制,它使得竞争压力向下层农民集聚,下层农民感受到的竞争压力较上层农民大。另一种是家庭配置机制,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年轻妇女因其性别特征而敏感于农民分化带来的不安全感和村庄竞争,因而她们感受到的竞争压力较其他家庭成员大,也最有动力调动家庭资源和劳动力参与竞争,但是她们在家庭中的权力和地位决定了她们难以成功,并可能在家庭矛盾和冲突中受挫自杀。2000年以后村庄竞争加剧,子代的竞争压力传递到了老年人身上,使老年人有为子代贡献力量和减轻负担的想法。但是当老年人丧失劳动能力后就成了子代参与竞争的累赘和负担,他们可能在子代资源挤压和为子代着想的双重压力下走向自杀。
引用
收藏
页码:117 / 128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分化、竞争与压力的代际传递——对农村老年人自杀现象的理解 [J].
杨华 .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17 (06) :34-51
[2]   “地方性知识”与农村高危人群自杀行为的社会环境——一个基于田野调查的研究报告 [J].
李善峰 .
民俗研究, 2017, (06) :143-157+160
[3]   中国农村妇女自杀率演变的趋势分析——基于6省24村的回顾性田野调查 [J].
刘燕舞 .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02) :20-27
[4]   中国北方农村自杀行为的特点、类型和影响因素——基于一个农业县的田野调查 [J].
李善峰 ;
张璐 .
山东社会科学, 2015, (11) :85-91
[5]   农村老年人自杀的地域差异与文化分析 [J].
刘燕舞 ;
王晓慧 .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 45 (04) :125-134
[6]   农村老年人自杀及其危机干预(1980-2009) [J].
刘燕舞 .
南方人口, 2013, 28 (02) :57-64+56
[7]   中国自杀率下降趋势的社会学分析 [J].
张杰 ;
景军 ;
吴学雅 ;
孙薇薇 ;
王存同 .
中国社会科学, 2011, (05) :97-113+221
[8]   农村女性的迁移与中国自杀率的下降 [J].
景军 ;
吴学雅 ;
张杰 .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27 (04) :20-31
[10]   民国初年东北地区女性自杀现象解读——以1912—1921年间《盛京时报》刊载的578例女性自杀案例为中心 [J].
李书源 ;
杨晓军 .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 2009, (05) :3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