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骅坳陷低凝固点原油的特点及其成因

被引:2
作者
陈建渝
田世澄
王忠然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
[2] 大港石油管理局
关键词
低凝固点; 馆陶组; 胶质; 原油降解; 黄骅坳陷; 正构烷烃; 明化镇组; 生物降解作用; 沥青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黄骅坳陷中部低凝固点原油为生物降解成因。它具有低含蜡、高含胶质加沥青质、高相对密度和高粘度的特征。随着降解程度加深,Pr/nC17、Ph/nC18、C27重排甾烷/C27ααR 正常甾烷、C29甾烷的20S/(20R+20S)值不断升高。在中等降解原油的色谱图上形成两个明显的双萜、三萜和甾族化合物的驼峰。这类石油主要产于1500米以上的馆陶组和明化镇组,相应地温50—70℃,是微生物活动最佳温度区间。此外,油藏的开启程度和地下水的活动影响了降解作用,靠近边水和矿化度低处降解作用明显。低凝固点原油区别于富含高分子量正构烷烃的低(未)成熟原油。
引用
收藏
页码:9 / 17
页数:9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