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地区冬春季PM2.5污染特征及影响因素

被引:38
作者
孟昭阳 [1 ]
张怀德 [2 ]
蒋晓明 [3 ]
颜鹏 [1 ]
王雁 [2 ]
林伟立 [1 ]
周春红 [1 ]
刘洪利 [1 ]
闫世明 [2 ]
梁丽明 [4 ]
机构
[1]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中国气象局大气成分观测与服务中心大气化学开放实验室
[2] 山西省气象科学研究所
[3] 防化指挥工程学院
[4] 太原市环境保护局
关键词
PM2.5; 质量浓度; 气象条件; 后向轨迹;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51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2 ;
摘要
采用美国R&P公司生产的TEOM系列1400a大气粒子(PM2.5)监测仪于2005年12月17日至2006年3月28日对太原地区PM2.5质量浓度进行在线观测.对观测期间2417个PM2.5小时平均质量浓度观测数据进行分析,得到小时平均质量浓度的平均值是247.6μg/m3,标准差是±193.7μg/m3.在50~100μg/m3之间的PM2.5质量浓度出现的频率最高,PM2.5小时平均质量浓度小于400μg/m3出现的频率为84.1%.PM2.5质量浓度日变化为双峰双谷型.太原市区PM2.5质量浓度与风速、能见度和气压呈负相关,与相对湿度呈正相关.通过3d后向轨迹分析了影响太原地区气团的主要传输路径,结果表明,100m高度上空的后向轨迹可划分为7种基本类型,其中第3类轨迹对应的PM2.5质量浓度值为342.6μg/m3,明显高于其他类型.这类轨迹主要是来自太原的西南方向;而来自东边方向的第1类轨迹对应的PM2.5质量浓度为261.1μg/m3,也比来自西北方向的2、4类轨迹PM2.5质量浓度高.观测结果表明,在沙尘暴影响严重的日期,太原地区PM2.5质量浓度会极大地增加,从而对大气环境形成严重的污染.
引用
收藏
页码:648 / 656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北京市大气细粒子质量浓度与能见度定量关系初探 [J].
王京丽 ;
刘旭林 .
气象学报, 2006, (02) :221-228
[2]   太原市大气污染气象条件分析 [J].
韩爱梅 .
太原科技, 2005, (04) :26-28
[3]   北京市大气细粒子的质量浓度特征研究 [J].
王京丽 ;
谢庄 ;
张远航 ;
邵敏 ;
曾立民 ;
程丛兰 ;
徐晓峰 ;
赵习方 ;
孟燕军 .
气象学报, 2004, (01) :104-111
[4]   北京地区大气能见度变化规律及影响因子统计分析 [J].
王淑英 ;
张小玲 ;
徐晓峰 .
气象科技, 2003, (02) :109-114
[5]   中国大气气溶胶研究综述 [J].
毛节泰 ;
张军华 ;
王美华 .
气象学报, 2002, (05) :625-634
[6]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aerosols in winter/spring in Beijing[J]. ZHANG Ren jian, WANG Ming xing, XIA Xian gao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Atmospheric Boundary Physics and Atmospheric Chemistry, Institute of Atmospheric Phys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29, China.).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2002(01)
[7]   Relationships between size segregated mass concentration data and ultrafine particle number concentrations in urban areas [J].
Keywood, MD ;
Ayers, GP ;
Gras, JL ;
Gillett, RW ;
Cohen, DD .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1999, 33 (18) :2907-2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