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低强度间伐对杆材阶段马尾松林生物量的影响

被引:15
作者
项文化
田大伦
闫文德
机构
[1] 中南林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中国湖南株洲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关键词
马尾松; 生物量; 密度; 间伐; 动态规律;
D O I
10.14067/j.cnki.1673-923x.2001.01.003
中图分类号
S791.248.06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对杆材阶段不同密度的马尾松林在低强度间伐后生物量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对比 ,结果表明 :间伐后平均木的单株生物量和各器官生物量随密度增加而减少 ;随林分年龄的增加 ,单株生物量与树干、皮、根的生物量因积累而增大 ,但枝、叶的生物量先增加后减少 ,在林分年龄为 2 0 a时达到最大值 ,随后又接近间伐前的数值 ;林分生物量随年龄增加而增加 ,其中密度为 30 0 0株·hm- 2 的林分生物量始终最大 ,密度为 375 0、2 6 5 5株· hm- 2 的林分次之 ,密度为 45 15株· hm- 2 林分最小 ;间伐后不同密度马尾松林生物量生长量变化情况不同 ,密度为 2 6 5 5株· hm- 2的林分没有出现最大值 ,密度为 30 0 0和 375 0株· hm- 2的林分在林龄为 2 0a时出现最大值 ,密度为 45 15株· hm- 2的林分在林龄为 17a时出现最大值 ,说明林分密度过大会影响林分生长 ,应采取间伐措施调节林分密度 ,密度为 30 0 0和 375 0株· hm- 2 的林分第二次间伐时间可选在林分年龄为 2 0 a,而密度为 45 15株· hm- 2 的林分应选在林龄为 17a时第二次间伐
引用
收藏
页码:10 / 13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马尾松林分生物量的密度效应探讨 [J].
吕勇 .
中南林学院学报, 1996, (02) :34-38+46
[2]   马尾松的生产力和营养元素生物循环附视频 [J].
温肇穆 ;
梁樑 .
广西农学院学报, 1991, (01) :49-57
[3]   江苏省湿地松人工林生物量的初步研究 [J].
汪企明 ;
石有光 .
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学报, 1990, (01) :1-12
[4]   马尾松林杆材阶段生物产量和径级分化及密度效应初探 [J].
田大伦 ;
潘维俦 .
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丛刊, 1986, (04) :294-301
[5]  
杉木林的抚育间伐[M]. 中国林业出版社 , 姜志林, 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