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制”与住房商品化

被引:87
作者
边燕杰
约翰·罗根
卢汉龙
潘允康
关颖
机构
[1]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
[2] 美国纽约州立大学
[3] 上海社会科学院
[4] 天津社会科学院
关键词
住房; 中华人民共和国; 住宅分配; 住房商品化; 居住面积; 房改; 经济体制改革; 住房制度改革; 企业事业单位; 企事业单位; 公有住房出售; 直管公房; 房屋结构; 单位制; 住房制度; 公积金制度;
D O I
10.19934/j.cnki.shxyj.1996.01.015
中图分类号
F293.3 [房地产经济];
学科分类号
1201 ; 020205 ;
摘要
本文通过对上海、天津两市关于‘居民住房与工作单位”问题的调查,探讨了中国城市居民住房与其所属工作单位的关系,以及单位在住房商品化、社会化改革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指出,中国迄今为止的住房改革措施都是以“单位”为中介的,对于大多数居民来说,目前尚无机会与能力进入房屋市场。
引用
收藏
页码:83 / 95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来自个体的社会报告——上海市民的生活质量分析 [J].
卢汉龙 .
社会学研究, 1990, (01) :71-91
[2]  
产权关系与劳动关系[M]. - 企业管理出版社 , 宋晓梧 著, 1995
[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转换企业经营机制[M]. - 经济管理出版社 , 刘霭馨主编, 1994
[4]  
上海住宅[M]. - 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 , 《上海住宅(1949~1990)》编辑部编, 1993
[5]  
房地产法辞典[M]. - 法律出版社 , 丘金峰, 1992
[6]  
房改知识手册[M]. -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 李庆振主编, 1992
[7]  
中国改革大思路[M]. - 沈阳出版社 , 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综合规划司编, 1988
[8]  
中国统计年鉴[M]. - 中国统计出版社 , 国家统计局 编, 1984